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商周陶艺:白陶、釉陶与印纹硬陶

    商周时代,民间流行最广的陶器是轮制或轮模合製的灰陶和红陶。商周陶器的纹饰大多是以刻花的拍板在陶坯未乾时依次捺印而成的,纹饰的形式有S纹、人字纹、水波纹、绳纹、回纹和 纹(双 纹)等。香港南丫岛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这类硬陶,且其花纹 (双f)是独特的。於1930年芬神父(Fr.DanielFinn)在华南地区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像两个小草〝 〞英文字母盘曲所组成的纹形,他将它命名为(双f纹)。而双 纹是华南地区青铜时代硬陶器的典型纹饰,由於这种纹饰与商周青铜器上的夔纹相同,故又称为〝夔纹〞。
 
    商周后期还出现一种在适宜光线下能辨别花纹组织结构但又不露凹凸痕迹的暗纹陶,其製作原理是陶坯未乾时在器物表面用拍板和其他工具加力压印研磨,使陶质密度增高,烧成后表面即呈现出发光的黑灰色。这是当时民间陶器的珍品。
 
    商周陶器的最高成就是製作精美的白陶和带有晶莹陶釉的釉陶。白陶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高温烧製的胎质洁白细腻的陶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即有发现。商代製作的白陶?、盉、豆、簋、壶、爵等,泥质洗练精细,造型工整富丽,纯白无暇,加上宛转繁茂的雕式花纹,非常珍贵。到商代晚期,白陶烧製达到了高峰。这个时期的白陶器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遗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阳殷墟出土为最多。此时的白陶器不仅选料精细,而且製作相当规整、精致,器表又多饰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精美花纹图案,形制和纹饰都有仿製当时的青铜礼器。商代晚期白陶器是当时陶器中的珍品,也是我国陶瓷器中的瑰宝。商代以后,由於瓷器的出现,白陶便迅速衰落了。
 
    商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很大提高,馒头窑是主要的窑型。在江南地区新出现一种比馒头窑更为先进的陶窑——龙窑。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虞,江西吴城均发现了商代龙窑。这种窑一般依山势建在山坡上,窑身呈长条形倾斜砌筑,外观上形似一条龙从下而上,故名龙窑。龙窑比起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来说,有多种优点:因依山而建呈倾斜向上状窑炉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窑炉火势大,通风力强,升温快:可据生产需要和技术条件,增加窑的长度,从而提高窑的装烧量,还比较容易维持窑内的窑炉气氛,这就使商代陶器有很大发展,釉陶因此得以被生产出来。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矿物和植物(如烧硷、石灰、草木灰等)涂抹在陶坯上的经烧製而形成陶釉的陶器。这种胎质灰白、坚硬质密、表面上掛有一层透明青釉的釉陶,和粗瓷器的化学成分相近,因而也被称为原始瓷。
 
    夏商西周春秋陶器中,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品种印纹硬陶需要提及。印纹硬陶也是陶器,只是胎质比一般的泥质陶、夹砂陶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些,器表拍印有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叫印纹硬陶。它的特点是:胎的化学成份跟原始瓷器的相似,只是铁的含量多些,器表和器里均多呈紫色、红褐色、灰褐色或黄褐色;器表多有拍印几何形图案纹饰;有的有一种光泽;胎较坚硬,轻轻敲击可发出金石声。夏代遗址中即有此类陶器出土。西周则是印纹硬陶的发展兴盛期,器形有瓮、坛等,有的器高达9厘米。春秋时期印纹硬陶继承前代的发展。印纹硬陶是由陶到瓷过渡的一种具有原始瓷某些特点的陶器。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6-2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