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考试一结束,就有岩茶教室的粉丝在问,今年的新茶到底啥时候上市啊,搞得自己真跟一个少年似的。
每次碰到这种情况Y老师就告诉他,耐心等,等到你儿子开学了差不多就能喝到今年的新茶了,现在人家捡梗都还在排队呢。
说到拣剔要花那么久的时间,有的同学又较真了,不就是拣个梗吗?看上去颜值高一点而已,我们不在乎不拣可以吗
虽然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是你不能排斥人家有实力又有颜值,比如今年的高考状元们都是又有实力又有颜值的00后。而且拣剔决不是仅仅为了提高茶的颜值,而是与后续的精制品质息息相关。
拣茶梗事关岩茶口味,
不仅要拣而且要尽快拣
说起茶梗在岩茶的制作工艺中可是扮演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
采摘的时候,岩茶就是要带着梗采一芽三、四叶,在整个做青的过程中,茶梗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经验的茶农经常和我们说,做青的关键其实在于做梗。而科学研究也发现,茶梗中的某些物质,比如氨基酸和多糖的含量明显的高于茶叶组织通过,通过做青等手段把茶梗中更多的形成滋味的物质输送到叶肉细胞中,确实会使得茶汤的滋味更加浓厚、香气也更加丰富。
但是一旦完成毛茶的初制,就要尽快完成拣剔,要不然带梗的毛茶会更容易重新吸入水分,影响茶叶品质。如果成品茶里茶梗含量过多会影响茶叶的滋味,比如会让我们觉得茶汤偏薄,有粗老味。
这个“尽快”的时间大概需要在做青完成后的二个月内全部捡剔完成。而且捡剔也要看天气,尤其是精贵一些的茶,更是得在湿度地气温适当的晴天操作,才确保茶叶的品种不在与空气的接触中返潮,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品质。
对于后续的焙火而言,拣剔同样重要
我们在采访马头岩山场主人李景辉李景枝两兄弟的时候,他们特意和我们提到他们家的焙火属于传统的大火焙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前置工序就是在拣剔的时候一定要拣的干净认真,要不很容易把茶焙伤。
非遗传承人王顺明老师也提到,拣剔绝不是把黄片和茶梗挑出来那么简单,在传统工艺中,拣剔的工序有十筛八簸的要求,要经过初捡,风选,分筛、簸片、复检的几道工具,才能把小细梗,碎叶片和不合格的叶片从茶叶中分离,如此这般岩茶才能经得起火焙,否则很容易把茶焙伤。
手拣还是机拣,这是个问题
和做青一样,手工做还是机器做似乎永远是个聊不完的话题。
人工拣剔的优势其实就是拣的仔细,认真,对茶叶条索保护的比较好,不会因为拣剔而伤害茶叶,通常像牛肉这些比较金贵的茶,茶农们都会选择人工拣剔的方法。但是效率就呵呵了。
前两周采访牛栏坑主的时候,就有好几户坑主和我们抱怨,现在这个时间花高价都请不到拣茶的阿姨。而机器拣剔通常是通过色选机完成,就是通过分别茶梗黄片和正常茶叶在色泽上的区别完成的,现在先进的色选机通常除了色选还会加上型选,精确度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机器在效率上的优势是人怎么也赶不上的。
拣出来的梗,不是只有在装修房子的时候才派得上用场
其实对于拣剔出来的茶叶而言,也还有很多的用处。
直接一点的会拿去提炼茶多酚或茶黄素一类的化学原料,也有些厂家会拿黄片这些下角料压成茶饼,这些茶饼未必好喝,但是作为工艺品也还是很有特色的。
另外有些山场过硬的茶梗,直接拿来泡或者拿来煮着喝味道也是不错的,Y老师就喝过几次所谓的牛骨头。今年刘安兴师傅为我们做的鬼洞坠柳条,我也煮过他的梗,煮出来的茶汤稠糯甜爽,略带一丝木质味,类似生普和老白茶的混合味,还留了一点,准备和来教室上课的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