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叶茶库 > 其他茶类 >
定价48万的第一片茯砖茶样本讲述历史变革趣闻
普洱茶
喝茶也能喝出文物!亲眼见1953年的第一片茯砖茶样本!
此次受访的刘福彬先生十分特别,是少数收藏茯砖的藏家。大陆地区的茶叶分为六大茶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以及黑茶,茯砖即属于黑茶系的茶叶。
茯茶
茯茶以黑毛茶为原料,过去需要在每年夏天的三伏天以传统工艺使其发酵和发花并且产生冠突散囊菌,制作十分讲究。但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现在则会使用科学的方式萃取优势菌种,而且也较以前的金花更旺盛、更好,此制作技术至今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
“发花”: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质量的关键工艺,通过控制一定的技术参数,促使益生菌—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产生金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
 
而茯砖又称之为边销砖,在大陆地区专门供给给新疆、西藏等游牧民族。此政策的由来是因为边疆的地理环境关系,难以种植蔬果,长期下来居民缺乏维生素和营养,因此政府以茯砖作为代替蔬果的补给品,供应给边疆民族,而边疆民族倚靠茯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帮助消化,会加入盐巴、羊奶酪制成「酥奶茶」。
刘先生说,台湾喝茶习惯以清香乌龙为主,或者是早年从香港引进的烘焙铁观音、铁罗汉等,到了80年代开始普洱才陆续引进到台湾,而他自己起初也是收藏普洱茶,刚好在认识普洱茶的过程中接触茯砖,到了约2006年开始,台湾才陆续有人引进茯砖,从此和茯砖结下深厚缘分。在台湾的市场,可找到1950年代的茯砖。此次刘先生分享的则是1953年湖南安化白沙溪厂压制的第一片茶样本,俗称实验砖。这片茯砖靠近闻依然保留茶叶的清香味,拿在手上格外沉重。刘先生说道,一般茯砖都是三公斤为标准,更古早则是以三公斤和两公斤的规格。
 
而刘先生长年在两岸三地,他说同这片茶的来历和年份已不到五片,可说是文物等级的文化品。凡事物以稀为贵,1953年的这片茯砖于16年前在广州的芳村茶叶市场购入便要价48万人民币,现在更是价格不菲!
而购买这样的稀品,判断其真伪是一大学问,刘先生说最直接的判断其实就是辨识茯砖包装的纸张,依照当时的造纸、印刷技术以及模板便能辨知一二。
 
一般而言,50年代的纸张纤维极为粗糙,而60年代的包装纸则宛如黄色牛皮纸。而且当代印刷皆为计算机一次性的扫描印刷,不过过去则是采用套印,因此整体包装的颜色并不会有一致性。
另外,包装上的图片也是一大历史学问。1950年代前期出产的茯砖正反面均会印出一台火车,所以称这个年代出产的茯砖为「双面火车头」。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由于当时尚未实行简体字,因此包装上的文字均为繁体字。那么,50年代接近60年代的茯砖包装上有相当大的转变,文字上也从繁体字转为简体字,从原先的正反面都各有一台火车的「双面火车头」变成只有正面印有一台火车,因此称这时期的茯砖为「单面火车头」。
除此之外,包装上如果印上「白票」,则可浅判是50、60年代,若白票是贴上去的则是60年代接70年代。依照包装上的口子(封口)也能辨别,主要分为两个系列分别是折口和贴口。50年代至60年代是贴口,60年代后期则是折口。刘先生说道,他个人认为折口的茶汤口感较老气,有回韵。
更大的辨识方向到了50年代末期接60年代则以因为政策提倡民族团结,所以会印有「民族团结牌」在包装上。「民族团结牌」的茶也是市场上的珍品,整体的出产分为灌县茶厂和北川茶厂。灌县茶厂所出产的茶上面会有一张扇形图纸,因此会称之为「灌县扇形」。
另外,当时为了要去边疆慰问藏族,会覆盖另一张长方形的图纸在扇形的图示上。长方形的图纸一般都是印有各民族手拉手的图示,下面又有两排字,因此专业人士都称之为「手拉手双排字」。
除了「白票」之外,还有茯砖相当典型的「红票」,分别由北川、漩口、邛崍等茶廠生產。另外,红票又分为有印字与没有印字的,一般没有印字的都是年代较久远,属于中茶公司统一销售,至于有印字的红牌最经典的即为位于四川的北川茶厂所出产。根据资料50年代到90年代都有北川茶厂出产的茯砖,历史跨度相当大,同时也为市面上最常见的茯砖类别。年代的区分也是从纸张的印刷、包装上头的颜色判断。70年代以前的红票会印有四个字,包装上呈现黄色,而70末期至80后出产的则上会印有七个字,包装的头呈现绿色。不过自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川茶厂已走入历史。
 
在台湾接触茶文化已经二十余年,在课后社团与茶结下因缘接触了茶,当时在舅舅经营的宜兴紫砂壶、艺品店里帮忙,因缘际会认识徐多茶商。在工作闲暇之余,常找友人相聚讨论台湾茶叶市场动态。
基于兴趣,从2000年开始,遂以副业形态经营茶行业,并以台湾乌龙茶、云南普洱茶以及宜兴紫砂壶艺品位主要销售产品。
在2005年到2011年的工作年假,多次进出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了解内地茶叶市场动态,在某次机会接触了湖南安化黑茶类的茯砖,并开始逐渐深入了解黑茶类的好处,且开始收藏老茯砖。
2010年在台北市永康街承租一间店面,将其取名“云之南”。2011年,全心投入茶叶经营。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1-14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