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茶季一到,茶乡里的人们又要开始热火朝天的制茶农事活动了。这时候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茶乡,不仅是成品茶,就连茶叶嫩叶,俗称“茶青”,也是可以按照市场行情,流通交易。有时候,一些名茶的“茶青”比成品茶还抢手,不仅很多人争着抢,甚至还会引起了某些心术不正的人前来偷盗,倒卖“茶青”。
在我国,严格意义上讲,茶叶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时代,种植主体以农民个体为主,中大型农场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微乎其微。因而,制茶不仅是一项重体力活,还是一项经验型的技术活,遵循靠天吃饭的自然法则,讲究个人经验的采制技术。不过,制茶其实也还需要一副很强的经济头脑。这从许多人喜欢到处外购茶青,回来后自己加工再出售,便可略见一斑。
一般来说,外购茶青不是个体户,例如:当地种茶大户、制茶能手,就是茶叶加工厂。对于个体户来说,趁着当季茶叶行情节节攀升,在自家茶园产量有限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超群技术,主动外购茶青,精制成品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此外,由于各地经纬度不同、气候温差大,不同地区即使相同茶类,生长期也前后之别,这也吸引了部分制茶能手在完成自家茶叶采制后,跑到别的茶区,去采购茶青制茶,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于茶叶加工厂来说,由于拥有一定数量的制茶师傅以及成套机械设备,生产能力有保证,销售渠道有保证。即使不上门收购,也会有茶农主动载着刚采下来的茶青出售给加工厂,尤其是到了茶季的后半段,要是遇到雨天,茶叶蹭蹭往上长的时候,茶农们为了赶在茶叶变老之前,往往顶风冒雨抢收茶叶,减少损失。这样的茶叶,一般质量较差,但对于拥有批量精制能力的加工厂来说,却并不是主要担心的因素,因为一般的茶叶加工厂在生产之前,早已找好了出货渠道,却可以让机器最大限度地运转起来,降低空置率。
不过很多人会产生很大的疑问——外购茶青进行精加工,茶叶品质会不会有所下降?市场销售会不会没有保证?是以量换质吗?……其实这些问题不管对于个体户,还是对于茶叶加工厂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就拿武夷岩茶来说,有茶农算过一笔账:普通的武夷岩茶,如肉桂、水仙茶青收购价格一般为3元/公斤左右,行情好的话可以达到10元/公斤以上。但是,外购而来的茶青制成的成品茶品质却往往比产自自家茶园的茶叶制成的品质稍逊一等,这样加上请工人采制的人工费用成本,制茶耗费的电力、燃料等支出,每公斤茶叶成本不低于百元。行情不好时,成品毛茶首次销售的价格还未必能达到百元以上。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般情况下,需要外购茶青已属于茶季扫尾阶段,自家茶园或生产基地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生产能力。况且由于茶青来自不同茶园,受生长环境、土壤地质,以及不同人的种植方式、采摘方式的影响,茶青的品质也是良莠不分。即使一流的制茶能手,也不太可能确保每一批茶叶的品质水准。正因为如此,外山茶充当内山茶,平地茶充当高山茶等以次充好现象也并不少见。
此外,外购茶青往往会推高茶叶成本,最终在消费终端体现出来,尤其是遇到天气不好,茶叶减产的时节。而对于没有茶山的外地人到当地去办茶叶加工厂,那只能找当地茶农收购茶青加工,或者直接收购毛茶……如此,往往直接拉高了茶叶的平均成本,对于当下并不景气、市场需求不旺的茶叶市场来说,并非是好事一桩,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库存。
再者,从销售渠道上来说,茶叶属于品饮体验型产品,即使如今电商时代如火如荼,不借助一定的资本力量的推波助澜,也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对于一般的个体户来说,那就更加难上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