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台湾的酸柑茶


提到紧压茶,大多数人想到的一定是普洱茶,这种保留了唐宋时期“蒸而成团”形制的茶品,包括七子饼圆茶、茶砖、紧茶、沱茶等,在全球受喜爱的程度与日俱增,连带也使得千两茶、湖南茯砖等黑茶水涨船高;甚至连福建的武夷山,名满天下的大红袍都曾推出机器压磨的大红袍铁饼上市。
其实台湾也早有紧压茶的制作,源自客家人爱物惜物的天性所出,那就是近年以养生保健为主要功能的酸柑茶,堪称是台湾特有且唯一的紧压茶了。
话说每年农历春节期间,台湾许多民众都喜欢买几个比一般椪柑足足大上一号的“虎头柑”回家拜拜。整粒看起来彷佛巨无霸般的虎头柑,由于皮厚、水分多,加上橙红红的外表,看起来充满过节的喜气,尤其还可以在供桌上持续放上一个月而不变坏,因此作为敬神祭祖并讨个吉利好运,相当受到一般民众的青睐。
不过,虎头柑与食用为主的桶柑或椪柑不同,果肉奇酸无比,一般除了害喜的少妇外,根本没人能咽得下去,明显地中看不中吃。因此只要春节一过,因水份消失而萎缩硬化的虎头柑,十之八九会被无情地当作垃圾弃置。
不过勤俭惜物的客家先民却不舍如此浪费,反而将制茶过程中淘汰下来的“茶角”塞入,制成有如黑茶类普洱茶外观的酸柑茶,不仅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地放个五年、十年以上,敲碎后冲泡饮用,不仅温润爽口,茶香与柑香融合的微酸口感令人回味再三,据说对咳嗽、化痰、解热都有功效。
这就是早在百多年前,客家先民传承至今的酸柑茶。在过去物质尚不充裕的年代,几乎是桃竹苗一带客家乡亲家家户户必备的保健圣品。只是随着国民所得的提高,以及成药的普及,而逐渐被遗忘罢了。
所幸随着国民所得的不断提高,以及无毒、有机、养生等观念的普及,近年来民众除了追求安全、卫生的茶品外,标榜养生或保健的茶品近年也逐渐风行,使得客家先民留下的宝贵资产酸柑茶又恢复了产制。
例如苗栗县头份日新茶园的许时稳,从小就耳濡目染酸柑茶的制法,加上每逢咳嗽不止时,母亲就会泡上一杯酸柑茶的童年温馨记忆,因而矢志将先民留下的智慧结晶继续承传,不仅早在多年前成立全台唯一的酸柑茶产销班,还四处求教客籍制茶老师傅与中医,在茶叶中加入紫苏、薄荷、甘草,使得新一代的酸柑茶更具有保健效果。尤其透过电视纷纷报导后,酸柑茶更成了今日最具乡土魅力的天然养生饮料。

茶叶加上加入紫苏、薄荷、甘草等搅拌混合
许时稳表示,虎头柑烘干以后的皮就是古籍所说的“陈皮”,根据中医的说法,陈皮对咳嗽、化痰等原本就有功效,再加进紫酥等香草类植物更能强化效果。至于虎头柑挑选与采摘的时间,也大有学问:最好在果实七、八分熟时采下,先在室内搁上几天,待柑皮呈现些许干瘪与软化现象后,再进行制作。许时稳解释说,熟透或过于新鲜的果实含水份高,制作时果皮容易破裂。

制作酸柑茶的第一步:以金属圆筒在柑橘顶端开口挖果肉
不过制作酸柑茶可不容易,第一步是挖果肉;以特制的金属圆筒在柑橘顶端挖出缺口,保留挖下的柑皮做盖子,再以杓匙将果肉挖出。仔细滤掉果肉里的籽,挖出的果肉放进绞碎机绞碎后,再混合以紫酥、薄荷、甘草等搅拌过的茶叶,回填至挖空的柑仔内。此时塞得圆鼓鼓的柑仔,盖上原本的柑皮后,还得用铁丝仔细捆绑,再将五花大绑的酸柑茶送进蒸笼:一蒸、一压、一烤,再蒸、再压、再烤,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天气好时尚须将酸柑茶拿到阳光下曝晒。
将茶叶再回填至虎头柑塞满
历经“九蒸九晒”不断的蒸、晒、烘、压,酸柑茶一共九次工序才能完成,总共需费时三个月。许时稳说蒸熟、蒸透的酸柑茶,才经得起长期陈放。浑圆的外观因不断干燥、紧结而缩小变皱,铁丝也得不断拆下重新捆绑,直至颜色由红橙色逐渐转成金黄、土黄、深褐色到完全变黑为止,其中更以特别订制的机具多次紧压,铁丝才能完全取下,外观也呈现漂亮的花瓣状。
由于做工扎实,完成后的酸柑茶有如石块般坚硬,必须以铁锤敲碎后,才能置入茶壶以热开水冲泡;也可以加点冰糖、龙眼干、菊花等,或与金桔一起冲泡,酸酸甜甜滋味更佳。不过一般人可没办法成天拿着铁锤猛敲,为了方便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目前大多数的酸柑茶品,均先以机器磨碎后,制成袋茶再包装上市,深受都会上班族的欢迎。
将塞满茶叶的虎头柑以铁丝捆绑后,放入蒸笼内蒸熟
目前桃园县龙潭与新竹县关西都有酸柑茶的制作,龙潭福源制茶厂的酸柑茶却与苗栗头份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观,光滑浑圆且无铁丝痕,像极了黑褐色的车轮,闻起来又有一股淡淡的茶叶与陈皮清香。主人黄文谅解释说,一般制作酸柑茶,均使用原本挖下的柑皮做盖子,为了防止盖子在蒸烤过程中脱落,当然须以铁丝绑紧了。
酸柑茶历经多次蒸烤,颜色逐渐转黑且硬度也不断提高
黄文谅的作法则是舍弃原本挖开的柑皮,另外挑选外观看来较差的虎头柑,切下较大的柑皮作盖子,如此才能塞入已经填满茶叶的半成品上,让两者无须捆绑就能完全密合,之后再将它们一一排好,盖上层层堆栈的木板,并以重物紧压成扁圆型。而且每蒸一次就要取下盖子再加料,因此成品特别饱满。他笑着说一般酸柑茶是越蒸越小,他的却是越蒸越大。其它的蒸、烘、烤等工序则大致相同,但成本显然要高出许多了。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7-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