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乍一看,可能会有一点重口味和一点小俗气,但是!如此才能显现出茶鲜森的独辟蹊径,妙趣横生之风……关注茶鲜森的盆友们都知道,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分小组分山头的奋战茶山一线,实时播报和安排生产计划。
一大早,娇爷带领着小郑和我从勐海奔向布朗山曼兴龙。起初大家还一路探讨着各自的孩童时期、生活经历,天南地北地一通嗨聊,聊到女孩子之间的小话题时,可怜的小郑只能默不作声地听着两个女人叨叨得不亦乐呼,却插不上一句话。
到了寨子脚,土路颠簸崎岖,车一过漫天尘土飞扬,心里正打鼓这路如此之窄可怎么汇车,说时迟那时快,弯道处飞出一辆皮卡车,吓得脚一紧,很是惊心动魄。
曼兴龙,一个布朗族居住的村子,这里盛产苦茶。最早由老曼娥新曼娥一带迁移,布朗族婚丧嫁娶或日常生活中都少不了茶,所居之处必有茶树,至今留存的大面积古树茶就不足为奇。
寨子建于大山顶处,海拔1300米左右,周围被原始森林覆盖,距离缅甸只一山之隔,有许多小路可通往。近几年有许多边防部队驻守巡逻,以保障两国居民安定。布朗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一入村口便有一座金光闪闪的寺庙。
我们的车方停下,有一只狗狗跑来嗅了嗅轮胎就撒了泡尿,是把我们圈进它的领地范围,表示认可和欢迎吗!哈哈。
这里民风淳朴善良。路边的老人家在阳光映衬下眯着眼睛,格外慈祥对你笑笑,时而对话三两句,说的多了便听不懂,却丝毫不影响交流。
小朋友们蹲在路边嬉戏玩耍,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像久居城市里的人们那么多,一根竹子或一些植物都能做成玩具。
我们找来茶鲜森常年合作的茶农大哥带我们去茶地,测量和察看茶树生长状况。曼兴龙古树茶大都以苦茶为主,只有少部分甜茶共生共存,从外观并不能分辨出,只有村里常年採摘和制作各个地块的茶农才能了解。
曼兴龙古茶树的成长环境保留得都比较原始,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总会言传身教地告诉后辈们,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才能长长久久。
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
我们勘查测量了不同地块,伴着鸟叫虫鸣、微风轻拂,总能隐隐闻见些屎臭味,身为省外人的小郑对这样的气味很是敏感,皱着眉眼问我们:怎么会有阵阵屎臭味?
《道德经》里:“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而少数民族亦认为,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区别于其它动植物的是,善于制作和使用工具,取之自然但存敬畏之心,驯养的牛羊放到茶地里吃草,排出的粪便就成了植物的营养供给。
近年来茶叶带动经济发展,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慢慢才有了更多现代文明参与,把时间退回20年,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是没有厕所概念。
有一句方言说道:“吃家饭,拉野屎”,家门前森林覆盖茂密杂草丛生,如厕都是选择在人们不常行走的野外,粪便被降解后与归根的落叶成为腐质层土,从最恶俗之物到滋养万物,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轮回。
我们总能在这样的村落里发现抛开世俗的美:男性生殖器信仰。农耕文明时期,人为对抗恶劣环境,要生存就必需靠部落人丁兴旺。
或许那样的生活方式有些遥远,再把时间拉回20年后,即便在当今,工业文明无处不在,无论科技、科学、医疗都在飞速发展,但仍然有一些延用的土方法存在。
抛砖引玉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人去看病,说医生我吃什么拉什么,医生就对他说,那你拉什么就吃什么咯”……
医生所说的其实是一味中药,叫【人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制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庄子言:道在屎尿中,道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最低贱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
庄生知之,故曰道在屎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