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近几年茶叶的“市场口感”发生了哪些转变?
喝茶,是一个口感寻找的过程,从绿茶到铁观音再到普洱茶,市场选择的,无非是口感。绿茶清香,铁观音浓香,普洱茶陈香,不同的香气,也就是不同的选择。古人言,茶有真香。此处之香不仅仅说的是香气,还有滋味,表达的是寻找茶叶本味、真味这样一个过程。
 
1、2010年,茶市还在严冬之中,这一年春茶干旱,茶叶品质极好,茶市在重创之后开始有复苏的痕迹。一个茶商请我去喝茶,那时节,他尚不是会长,还没有来得及请人捉刀做茶书,为人还算低调,喝的茶汤色红浓,而口感霸道,类似生茶和熟茶的口感混合。价格高达1000多一片,在当时的市场价格而言,这算是高价位了。
 
我一看叶底,熟茶为主夹杂生茶,我说“生熟配”啊,茶商笑而不语,生熟配在当时算是一种新奇的概念了,市场传说沸沸扬扬,各种茶圈都在以敬仰的心情传说。
 
事实上,当时的茶叶概念仍然不清晰,做得再大的茶厂茶商都是在听故事,再根据故事来研究茶叶制作。这就算是当时行内最先进的了。
 
生茶、熟茶茶性相反,放在一起压饼,违反制茶规律。茶客喝到这种茶,误以为反正是熟茶都不会影响睡眠,其实晚上越喝越兴奋,通宵失眠,对于不适应喝新生茶的群体来说,这样的茶,是害人的茶。
 
当时的茶市经历重创,新茶老茶都卖不动,大家都在寻找新概念,各种神秘的创新办法都在想,我想了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茶客和茶商的出发点不同,我也只是笑笑,但愿能卖得好。
 
2、普洱茶在07年之前,大部分有名的茶厂都与勐海茶厂沾边,从勐海茶厂而分化了几十个茶厂出来,生产由本地人控制,很自然地,生产的茶品也主要以勐海茶厂的配方茶为主。
 
当时,流传一个口味的说法,叫“勐海味”,现在基本上听不到这样的说法,都转移成了班章味、易武味、冰岛味这样的说法了,从这一点来说,市场的口感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转移。
 
福建和广东茶商当时还是以经营为主,08年之后大量的茶商开始进入第二产业,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发现毛茶的收购并不是想象中这么复杂,茶农种茶,初制茶厂加工毛茶,找好料头,设点收购即可。
 
品牌茶和毛茶的区别,不过是压饼了加了一张绵纸而已。谈得神乎其神的拼配茶,大家也终于明白,不过是为了批量茶口感的相对统一。搞明白这些,加一张绵纸就可以增值几十倍的游戏大家都想来玩。很多“茶商品牌”都是这一时期开始正式进入加工产业。
 
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茶厂沿袭国有茶企的思路,原料单一,茶品单一,一个产业都是7542、7572的各种变形,变得多的无非是配方名字,原料级别一样,加工一样,饼形一样,甚至连饼茶的背窝大家都研究得透透的,还有人据此研究出“茶饼背窝歪斜利于陈化”的理论。
 
总之,普洱茶当时还是有点像智能手机刚出来,大家都觉得陌生而新奇,各种猜测的理论居多。
 
而且,传统茶厂的茶品实在太传统了,原料结构基本还是以坝子茶为主,难以突破市场的瓶颈。
 
要突破市场,必然的方向就是从口感入手。
 
这样一来,“茶商品牌”整体的原料采购方向都是在向山头转移,当时,一二线茶企基本都处于破产边缘,无暇顾及原料的改变,也无暇顾及市场口感的发展,即使有心改变,也毫无办法。
 
几种因素一叠加,古树茶,其实也就是山头茶这个口号越来越激烈,直到高潮。
 
当时的市场,有人做老班章,有人做做冰岛,有人专注麻黑,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没有底,只是价格实在太便宜,这成为当时整体原料大改版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和之前的茶厂总算拉开了一个距离,带来的结果是市场的口感方向也在改变。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9-0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