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用珍贵的紫砂做大水缸、大花盆,每件只卖几块钱,现在聘请工艺美术大师制作小茶壶等艺术品,每件要卖几千元,效益增值上千倍!”刚见到记者,正在紫砂工作室忙碌的喀左天佑陶艺公司负责人梁海江,脸上露出喜悦之情。
宜兴紫砂闻名天下,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也拥有丰富的优质紫砂资源,却鲜被外界了解。这里的紫砂生产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当地的东山嘴、牛河梁遗址均出土过以泥质红陶、夹砂灰陶制作的陶器。近代以来,这里生产的紫砂大水缸、大花盆等也颇有名气。
最近几年,紫砂文化艺术品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工艺名师制作的紫砂茶壶,价格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扶摇直上,一把精品茗壶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多年从事药品生产的梁海江,敏锐意识到家乡紫砂资源优势和巨大市场前景,一头扎进艺术品领域,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研发和生产中心,并从南方聘请周明亮和刘曰明两位知名工艺美术大师,推出系列紫砂艺术创新作品。
“打泥条、拍身筒、接壶嘴”……紫红色的砂泥在工艺美术大师周明亮手上变得如面条般绵软驯服。在壶形创意中,周明亮还将壶柄与壶嘴巧妙融入红山玉龙的形象元素。“南方紫砂资源日益枯竭,而喀左的紫砂花盆、大水缸产量原来很大,一座山一年就吃光了,却卖不上好价钱;紫砂茶壶等艺术品则不一样,一把小壶用料可能只是大缸的几十分之一,但效益却可增值上千倍,这是喀左紫砂产业转型的见证。”周明亮告诉记者。
据朝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田铁林介绍,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紫砂资源,当地政府对紫砂矿加强了管控,防止乱采滥挖,以保障生产需要,并特别压缩大水缸、大花盆等低档产品,支持企业转向中高档艺术品开发,提高附加值,当地财政还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人才培训和公共技术研发,建立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朝阳市委书记陈铁新告诉记者,在省里大力支持下,朝阳对喀左的紫砂产业重新进行规划布局,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北方紫砂之都和产业集聚。目前已有紫砂工艺制品厂家20余家,形成紫砂壶、紫砂壁画、泥人雕塑等几大工艺品系列,紫砂文化产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