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中华文明史中就书写着一部茶文化史。历经千年演变,茶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上至一国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均不可一日无茶。 历史上爱茶的君王颇多,清朝就出现祖孙两代君王一生与茶结缘,甚至达到了爱茶成嗜的地步。
康熙茶事
康熙一生嗜茶,多次下江南到茶区。康熙三十八年南巡到太湖,当时的巡抚宋荦献上洞庭东山所产的名茶“吓煞人香”,康熙啜后极为欣赏,问:这是什么茶,香气如兰似果、形状卷曲如螺。宋荦答曰:当地人称“吓煞人香”。康熙听罢大笑:真是吓煞人香也!但不雅。随即提笔挥毫赐名“碧螺春”,从此一个贴切的茶名诞生了。外形卷曲如螺,又是产于洞庭碧螺峰,叫“碧螺春”是再贴切不过了,御笔亲赐,又有名茶之实,从此岁岁入贡,扬名内外。这一段有趣的故事在清代王应奎的《柳南续笔》、陈康棋的《郎潜纪闻》中都有记载。
康熙喜欢茶宴,经常邀请群臣品茗赋诗联句,由其亲自主持。每次都有上千人出席,称“干叟宴”,会后按惯例有部分老臣、官员及入会者得到皇帝赏赐的御茶和茶具。
康熙不但嗜茶,而且还喜欢汲泉水泡茶。并写下几首汲泉泡茶的诗,今录三首共赏。
《趵突泉》
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旗。
鸣涛漂素练,迸水溅珠玑。
汲杓旋烹鼎,侵阶暗湿衣。
似从银河落,喷作瀑泉飞。
《锡山》
朝游惠山寺,闲饮惠山泉。
漱石流仍洁,分池溜自圆。
松间幽境辟,岩下小亭悬。
聊共群工濯,天真本浩然。
《试中泠泉》
缓酌中泠泉,曾传第一泉。
如能作霖雨,沾酒遍山川。
从这三首汲泉烹茶诗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汲泉品茗的雅兴。
乾隆茶事
乾隆是位风流倜傥,多才多情的皇帝。一生嗜茶,六次下江南巡访,游山玩水,品泉、啜茗,留下了不少茶事传说和脍炙人口的茶诗。乾隆一人就封了两个“天下第一泉”,即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和北京玉泉山的玉泉。可见他不知看了多少名泉,量了多少名水。乾隆同他祖父一样喜欢汲泉烹茶,为了评出好的泉水,他特制了一个银斗,用它量遍了全国的名泉,量得北京玉泉山的玉泉和济南趵突泉的泉水最轻,一斗只有一两重,所以封了两个天下第一泉。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西湖天竺观看龙井茶采制后作诗30韵,其中就有一首《观采茶作歌》。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南巡到杭州游览云栖胜景,又作《观采茶作歌》一首。乾隆二十七年第3次南巡到杭州畅游龙井,写《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一首。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到杭州,再上龙井游玩,写了《再游龙井作》诗。这些茶诗充分表现了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钟爱
相传乾隆有次南巡到杭州从西湖到龙井狮子峰,品尝了胡公庙前茶树上所采制的茶叶,对其香醇的滋味赞不绝口,因此将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岁岁入贡,名声大振,以至发展成今天全国第一名茶。还有一个传说,说龙井茶之所以是扁形的,也是乾隆皇帝巡访后形成的。当时乾隆封“御茶”后就亲自采了几片芽叶顺手夹在了书里。回到京都后在御书房看书时发现夹在书里的芽叶已干,被夹成扁平嫩绿的外形,透出一股清香,于是乾隆就献给了太后,太后品后非常喜欢,就要乾隆每年从杭州进贡这样的扁平龙井茶。杭州地方官员为了讨太后的欢心,要求茶农依照圣意将龙井茶做成扁平挺直状,后来龙井茶就一直保持扁平挺直如剑的外形。
由于乾隆皇帝嗜茶,不但继承了康熙设茶宴取乐的爱好,而且有所发展,他首倡了重华宫茶宴,每年正月初举行。清代仅重华宫举行的茶宴就有60多次,茶宴内容有三:一是皇帝命题定韵,由出席者赋诗联句;二是饮茶;三是诗品优胜者可得到“御茶”和珍贵的茶具赏赐。在乾隆五十年和六十年,宫廷举行两次大型“千叟茶宴”,分别出席人数是3000人和5000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茶宴。
乾隆一生写了230多首茶诗,下面抄录几首共赏:
《观采茶作歌》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女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拔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生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团凤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再游龙井作》
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诚佳矣予无梦,天姥那希李谪仙。
《雨前茶》
新芽麦粒吐柔枝,水驿无劳贡骑驰。
记得西湖龙井谷,筠筐老幼采忙时。
《烹龙井茶》
我曾游西湖,寻幽至龙井。
径穿九里松,云起风篁岭。
新茶满山蹊,名泉同汲绠。
芬芳溢齿颊,长忆清虚境。
寒苑夏正长,远人寄佳茗。
窗前置铛炉,松明火不猛。
徐徐蟹眼生,隐见旗枪影。
芳味千里同,但觉心神静。
西崖步晚晖,恍若武林景。
上述这几首茶诗,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