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浅谈建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普洱茶
地处闽北的建窑建盏在宋代曾经经历了一段辉煌历程,还流传于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深受喜爱。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近年来,建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窑建盏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本文就建盏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这三方面进行思考。
 
一、建盏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发展趋势
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宋元时期福建建阳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在宋时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视建盏为斗茶的最佳珍品,更是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赞誉有加的篇篇诗赋。
 
建盏作为宋代社会特殊的文化载体,伴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并对日本陶艺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曜变天目”、“油滴建盏”等南宋旷世珍品被日本视为国宝级文物,饮誉四方。
但是,由于南宋时期国势一蹶不振,“斗茶”之风逐渐减弱,再加之建安地区连年民变,百业俱废,建盏不再成为贡器;自元代后人们饮茶风俗从碾茶膏、茶饼注入沸水饮用改为直接饮用清茶、奶茶,使昔日备受青睐的建盏茶具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而风光不再;地处建阳水吉的建窑炉火渐渐熄灭,烧制工艺慢慢失传,造成建盏文化近800年的历史断层。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建盏工艺才逐步得到恢复。1979年9月,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经过近两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并获得了有关人士的好评。1981年5月7日-10日,福建省科委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轻工部陶瓷所、外交部总务司、上海博物馆、上海硅酸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仿建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仿宋兔毫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此后,建盏工艺才得到恢复并走向市场。
 
二、建盏的保护与传承—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建阳充分发挥建窑建盏发源地的优势,不断推动建盏文化建设,在窑址保护、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政府引导
1。把资源保护起来。对水吉宋代建窑遗址进行重新规划保护,拟将其建设为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的“海峡两岸建窑文化创意园”。目前已争取国家文物局建窑 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费用110万元,已在遗址四周增设监控摄像设备,并积极向浙江省龙泉博物馆学习古窑址保护工作经验,为即将开展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遗址公园项目作准备。
 
2。把技艺传承起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于2009年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贯彻落实 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建阳区建立建盏烧制技艺传承机制,2013年评选出首批12名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非物质 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让传统技艺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
3。把品牌宣传起来。2014年6月,建阳区成立了建窑建盏协会专门负责推广建盏文化、发展建盏企业。短短一年,协会已经发展了205名会员,2015还在厦门、陕西设立了分会,不断扩大协会的影响力。
 
(二)促进产业发展
1。建设建盏文化一条街。建盏文化一条街项目共有店面51个,总面积3396.01平方米。采取“政府出资、企业支持、个体自筹”的店租扶持政策,直接返 租现有高端商铺进行集中包装,引导建盏企业入驻。由区文体局负责管理建盏文化街的日常运营,为入驻商家办理工商注册、茶叶流通许可证等便捷服务,并积极协 调建盏生产和销售的对外交流,加强经营范围的监管,确保文化街运行顺利不走样、不变形。下一阶段,建阳区委、区政府将加大投入和引导,把建盏文化街打造成 “中国建盏第一街”,把建盏文化产业升级为支柱型产业,把建阳建设成为“中国建盏名城”。
 
2。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渠道:由于政策、市场的推动,建阳区境内较大规模的建盏生产企业已有32家;建盏产品逐渐由北京、广州、厦门、福州向重庆、成都等内地扩展,海外市场由港澳台、日本、东南亚各国向西欧国家拓展。
 
3。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建盏的社会影响力持续上升,CCTV4(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江河万里行(8)——闽江?探寻闽 江北源:寻找古老建盏烧制技艺”;2014年11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建阳;金油滴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黄美金大师的作品被台湾故宫博物馆收藏;在2014年 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我区选送的16件建盏作品,其中获“中华工艺精品奖最佳传承奖”2件,“中华工艺精品奖银奖”1件,“中华工艺优 秀作品奖”金奖7件,银奖8件,铜奖9件(黑陶作品1件)。
 
三、闽北建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历史资源损失严重
盛产建盏的建窑主遗址位于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池中村旁,占地面积约为12.6万平方米,2001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近两年国内外古玩市场对古建盏需求增多,特别是日本游客对建盏情有独钟而慕名到建阳淘宝,使得当地村民受到 利益驱使对水吉镇渡船头至后井村段尚未开发的建盏陶片进行非法开采,甚至已有投机倒把商开始大量收购建盏陶片、匣钵、垫饼等古物,为日后建盏增值做准备, 严重破坏了建窑遗址,使得珍贵文物大量流失。
 
2。企业缺乏技术投入,创新能力不足
建盏生产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难、贷款难成为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的主要“瓶颈”和“阀门”。由于企业受资金、技术、文化程度等 因素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且生产能力低,品种单一,设计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产业链条短,与建盏产业相关的建盏文化旅游、建盏文化教育、建盏艺术产业 等发展缓慢。
 
3。专业化水平较低,生产销售不够规范
有些建盏实行作坊式生产,相关的工商、税务、质检等相关证件不齐全,整治规范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和健全。小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能力。部分企 业违悖传统制作工艺,背离建盏窑变的本质,工艺水平不高,效果不尽人意。部分销售门店规模小,随意摆放,有的停留在地摊经营,经营销售欠规范。部分厂家和 销售门店对残次品稍加整修,就投入市场,造成建盏市场良莠混杂,鱼目混珠,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
 
4。人才储备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建盏创作往往限于个人的创作,规模和影响力十分有限,很难支撑起产业发展。建盏文化产业人才主要以建盏制作技术人才为主,创意设计型人才却非常短缺,本地 的建盏艺人在创新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建盏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能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极少,产品设计样式缺乏创新和创意,建盏工艺的固本创新工作仍然任 重道远。
 
四、建盏发展对策
1。强化政策保障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建盏文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优先扶持发展较好的建盏企业,从而带动规模小、发展慢的企业发 展。积极探索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新型文化投融资制度,吸引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同时,积极扶持建盏龙头企业在国内一线大城市设置建盏直销专营店和建盏宣传推 广中心,建立完善的品牌营销体系,采取更为灵活的电商模式销售,扩大建盏销售带动范围。
 
2。壮大产业集群
加快文化创意园建设力度,引导有实力的一家或几家建盏企业率先建设一个集原料、研发、生产、展览、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建盏文化集群产业链,辐射包括产 品设计、物流、包装、文化推介等,形成分工协作、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将分散的建盏企业集聚到产业园区共同发展。建盏产品要具备多品种高、中、低档次的梯 次结构,符合大众需求。推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陶艺培训游乐中心和建盏生产体验基地;建设传统工艺美术收藏展示馆;高标准建设建盏文化街,进而延伸文化产业 链,拓展建设闽北特色文化街。
 
3。注重产权保护
政府着力发挥指引者的角色,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的产品专利保护意识,帮助企业敢于维权,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便利。加强品牌标识保 护力度,及时注册商标,并做好建窑建盏的防御性商标注册,增量储存、合理使用,防止恶意抢注商标,伤害建盏品牌。做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 产品的申报、落实工作;制定建盏质量检验检测标准。规范整顿建盏市场秩序,依法打击生产经营中的不法行为。开展建盏文化企业和销售店资质认证活动,提高建 盏行业准入门槛,制订完善建盏行业规章制度,引导、约束、规范建盏行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坯胎植入电子芯片技术,更好保护品牌,提高防伪能力。同时, 及时将建盏使用的特殊陶土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护,保证建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
适时举办建盏文化节,广泛研讨交流。主动出击各地重大会展活动,积极谋划组织建盏文化国内大城市巡展活动,尝试进行建盏文化大型海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 建盏的国内、国际知名度。充分挖掘建盏行业新闻亮点,不断探索开辟新的宣传渠道,开设专门网站,采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宣 传,吹响“中国的建窑、世界的建盏”的号角。
 
5。培育专业人才
政府始终把建盏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纳入全区人才发展战略。针对市场需求,对接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学科,使高校成为输送建盏文化产业发 展后备人才的“蓄水池”。组织一批建盏从业人员到陶瓷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进行专业系统学习考察,提高专业人才素质,打造一支与建盏文化产业发展相适 应、相协调的人才队伍。
 
五、结语
发展是方向和前提,保护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在探索闽北建盏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必须认清现状,以“开发中的保护”为原则,注重建盏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主题时 代性,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积极努力,为发展闽北建盏寻找一条光明大道。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7-2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