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给了我们安身立命之所。
只是把我的爱,把我的喜欢施加于了她,但我必须尊重她,即使是被我请到了我的生活中,我也努力模拟她本来所处的自然环境,我只是陪伴她生长,关心、关注她的生活,也替她除草除虫除病,但不是按照我的意愿主动施加影响去养她,因为我觉得最确切的说法应该反过来,是她在养我。是她在成全我,而不是我在施恩于她。
——王大濛
大濛先生这段文字像是一枚干净的石子,利落而又清澈的连着几个跳跃落在我的心底。也像是秋日骄阳,照得自己眼睛睁不开,却也是心花怒放的欢喜。
这哪里是在养草,分明是在养孩子哦。
这又哪里是养孩子,明明是在滋养自己哪。
——大抵,所有的爱好,出于真心的喜欢,都愿意付出足够的精力于她,至少会雷打不动的分出四分之一的时间吧。
这四分之一的时空是“立命”之所。
安身立命,其实要分开来读。
生活的矛盾在于能提供安身的往往不是我们真心喜欢的,因为这里有功力有心机有江湖,无论你怎样的游刃有余都难免负累重重,一盆花、一杯茶或者其他你愿意的,都可以为你开出一扇窗,发现工作之外滋养自己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都在喝茶,但每个人喝到的滋味不同。
有人在喝风雅,有人在喝交际,有人在喝养生美容,这些都是茶的基本功用,大抵是自己愿意的就好。但于茶来说,不过是风花雪月里的一场邂逅,最多是喜欢,谈不上喜爱。
真心的喜爱,是愿意分隔出有限的时间独与茶坐,考量天气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宜的茶,细心的分茶入则,遗落在桌面席布上的零星茶叶也会轻轻地捡起投入壶中;此时已经选好泡茶的水并周全的提前置炉煮开,稳定而细致地注水,感受茶叶在高温下的释放;出汤,啜一口在口腔里却并不急着咽下去,专心感受茶汤在口腔每一个部位的滋味:苦在哪里,涩在哪个部位,清凉和甘甜何时出现,有没有鼻息通畅之感,茶汤有没有顺着进入身体里边,还有,与别日滋味可有不同,原因在哪里。
看似繁琐,当你真正学会和茶共处却也自然而不做作,仿佛是一场全情深入的对话,有问有答,有疑惑不解也有挫败困顿,这个时候往往是茶还是那个茶,也许是外在的自然条件变化了,也许是自己情绪所致,静下来,听一听茶给予的提示,不要以为很玄很形而上, 当你真正可以安静下来,你会听到身心的提示,心理学证明,你的大脑会骗你,而你的身体感受不会,他真实地像一个五岁的孩子。
自文明以来,我们于社会纷争中学会的更多的是依赖大脑的分析判断,这种理性分析很好的保证我们不被攻击和欺骗。大脑理性分析之外还有一种愉悦我们的能力——感受性,这与理性分析是两种不同的大脑经验模式。
当你坐下来开始不断盘问(明问或自问)茶的各类种种的时候,你是在用职场的分析模式,这个时候你对茶的热情不是喜爱,或者说茶于你是一种证明,证明自己懂多少茶,但茶汤在你身体里的痕迹你却没有感受,就像费尽心机取回了老婆,但很快放置一边一样。
也许,茶里,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种方式,就像一个扳机,或者一个程序,学会转换角色和意识,其意义更多的是在“立命”方面,给自己物质之外最富足的生命滋养,这份滋养反过来也会助益自己的物质层面,生生不息。
生活就像一枚硬币,而茶是她的另一面,反手、转身,一叶茶,一个美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