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历史 >
一杯茶的前世(下)
普洱茶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这也是历史上地位最高的皇帝关于茶的著作。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这个时代也是我国茶叶历史上价格最贵的时期。
 
“嘗謂首地而倒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澹間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宋徽宗在这里对茶的品性高洁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明确肯定了《茶经》中关于茶“上者生烂石”的论述,优秀的茶可以“韵高致静,致清导和”的特性。
《大观茶论》点茶:“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歙以实;即日成者,其色则青紫;越宿制造者,其色则惨黑。有肥凝如赤蜡者。末虽白,受汤则黄;有缜密如苍玉者,末虽灰,受汤愈白。有光华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内备而表质者,其首面之异同,难以慨论要之,色莹彻而不驳,质缤绎而不浮,举之凝结,碾之则铿然,可验其为精品也。”
此处,宋徽宗赵佶字句简洁精辟,清晰的给点茶时茶的品质的高低做出了评断,寥寥几句,从点茶的汤色、光华、茶沫,清晰鉴评了茶的质地,不愧被称为文人皇帝。当然,今天的人们该是看不到了,也不可能再看到如书中记述的,冲点出来的茶的品质和美妙的茶汤了。因为这位大宋的皇帝能描述的茶品,应该已经品质属于茶中上品,另外今天茶叶的制作工艺也今非昔比。
 
今天所谓的“日本抹茶道”和市面的抹茶,都是想象的理解罢了。首先不会拥有专供的上等贡品茶;其次你不会有丰富的冲点练习的基本条件;最后也不会有皇家贵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没有了真实的物质做基础,说出来的理论只能是想当然。所以就更难以理解当时的论断“点茶之邑,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即使在宋代的民间,点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磨碎、罗末、冲点,而是有专业的人员制作,同时还会根据四时节令的不同,吃茶人的需求不同,做出不同的原料搭配。这些在《水浒传》《金瓶梅》中都有相关的描写,比如:莲子桂花红豆茶、茉莉玫瑰杏仁茶、桂圆红枣栀子茶、百合莲子桂花茶等等。同时在唐宋时代的民间也有散茶叶冲饮的习惯,只是很少著述与书本,在明代的史料中有部分记述。
关于宋代诸多的茶名,我们不能看到名字就想当然的搭配,本人向中医老师请教过,这里还有严格的中医原理做基础的。因为茶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以药的身份为主的。
煎茶也好、点茶也罢,历史的脚步总会让一切发生他该有的变革。中华茶文化经过元朝的过度,当大明朝站起来的时候,饮茶的历史也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8-1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