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是茶叶、茶器、茶艺的平衡,或者,叫做三者的辩证关系。
小编一直认为,茶业可分为三个下属行业,茶叶、茶器、茶艺。作为消费者,对一款茶的评价,是由品杯里的茶得出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泡茶方法,泡不同的茶。三个变量,显然无法比较好坏。同一个人,用相同的茶具,相同的泡茶方法,泡不同的茶。仅仅一个变量,则可以区分出不同茶的特点。
茶=茶叶×茶器× 茶艺。这是大滇理解的泡茶的公式。
这样看来,好茶、好器,还得有好的茶艺才能表现出来。作为消费者,我个人认为茶器这块会比较容易。最好的茶具跟一般的茶具相比(比如普通盖碗),能提升的水平不超过30%。茶艺这块,最好的技术跟一般的技术相比,提升的水平也不超过30%。唯独茶这一块,最好的茶跟一般的茶,差别就很遥远了。最好的茶叶,一般的茶器,一般的泡茶技术;仍然有可能得到较为愉悦的品茶体验。如果茶一般,可能再好的茶器,再好的茶艺也无法提升整个茶的感觉。所以说,茶叶是根本。
第一,80%以上的喝茶者,目的不是为了品茶,只是解渴;
第二,品茶者中80%的人,并没有意愿致力于,把一泡茶泡到最佳状态。
由此,仅有不到4%的人追求茶汤的极致,即品杯里最好的茶=最好的茶叶*最好的茶器* 最好的茶艺。
说到用水,这个是完全属于茶艺方面的内容。不同的茶,不见得一定要选用相同的水。在广州,我们试验的结果:鼎湖山泉泡501格朗和古树,表现精彩,而泡501勐海味,则不如店里最普通的水。
不到4%的那些追求极致的人,很少都能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茶叶、茶器、茶艺都能达到最佳状态。由此,我们在品杯里喝到的茶,要最好非常之难。最好的茶应该是偶然得之,灵光一现。正如懒人2011年在勐海惊天地泣鬼神的麻黑黄片,第二天,同一个地方,同样的茶器,同一饼茶,同样是懒人泡,我们已经无法得到同样的感觉。在喝茶、制茶这么多年里,我得到这样的机会,也不到10次。就如玉米描述的,喝到96真醇雅号时的感觉,也是这么一瞬间。那瞬间的精彩,让我永远迷恋;然后会激励我用毕生的时间来实践制茶。
我想,这4%的人之所以执着于追求极致,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有喝到过激动人心的那一刻的体验。然而,我们回想下,那瞬间感动的时刻;我们达到了最好的茶器+最好的茶艺的水平吗?隔了一天后再泡,我们仍然能够感觉得出,茶是好茶!但还那么精彩吗?茶叶、茶器、茶艺,在某一瞬间到达了最佳平衡点,就是那灵光闪烁的时刻。我们拼凑了最好的茶叶,最好的茶具,以及理论上最佳的冲泡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出色的茶汤,却不能得到让人震撼的口感,原因在于——天时。
这一刻,气候,你身体的状况,这些你无法控制的因素,在那一瞬间给了你不可复制的体验。我相信大家有过这样的体会,同一饼茶,一群人喝的时候觉得很精彩,独自喝的时候觉得很一般,或者情况反过来。所以,我们会发现,某些茶友用的茶器很一般,却可以泡出极其精彩的茶,也能描述出非常准确的口感。因为他非常认真地研究了茶本身,根据茶的特性反复试验,得出了一个茶最佳的冲泡方法。
举个例子,2001年布朗砖,哪怕你有再好的茶器,冲泡不得当的话,也许你得到的就是酱油。今天下午喝05年的熟茶,简单的茶器,同样的水,喝出了我近段时间的高峰口感。原因是面对着不懂茶的朋友,很随意的冲泡,听他们闲聊,无需自己费神解说。恍然喝出了药味、樟香,等平时冲泡不出来的味道。冰岛乔木的散茶,也跟前段时间有了巨大的差别。一生一熟,都比平时刻意冲泡的时候表现出色。自今年7月以来,今天下午喝得最爽。跟不懂茶的人一起喝,奇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