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最早的“茶人”到底是谁
普洱茶
作诗有诗人,写词有词人,唱歌的称为音乐人。自然而然,茶圈里也出现了不少茶人。如今,茶艺师这个头衔已成为了昨日黄花。茶人,则成为了更为时髦的荣誉称号。喝茶的,可以叫做茶人。泡茶的,也可以叫做茶人。放佛只要是爱茶的,都可以叫做茶人了。
其实茶人算不上是个新鲜词汇,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陆羽《茶经·二之具》中,第一次出现了“茶人”这个名词:
籝,一曰蓝,一曰笼,一曰莒,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这段话里,其实主要介绍了籝这种工具,搂草打兔子提到了“茶人”二字。可殊不知,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是关于茶人最早的记载了。这里的茶人,显然与今天的含义大相径庭。如果翻译过来,《茶经》中的茶人应该是指采茶人,就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人是指打鱼人一样。反过来讲,采茶制茶是茶人的必修课。从这种考核标准来看,当今茶人又有几位能够合格呢?
 
茶圣陆羽,似乎做到了。《茶经》中,有“二之具”和“四之器”两章。我经常让学生们,只通过章节名字来猜猜后面的内容。结果,学生大都一头雾水。他们大都认为,器、具不是一回事么?可在陆羽看来,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茶经·四之器》,主讲饮茶所用的各种器具。《茶经·二之具》,则讲制茶用的各种工具。这是很多人,想象不到也不好理解的。在大家看来,饮茶是风花雪月的雅事。何苦要把笨重粗鄙,毫无美感的制茶工具也拿来讨论呢。就像如今,写茶的书很多,也大都图文并茂。可是很少有人,去花费篇章写写摇青筒或是萎凋槽吧。但是陆羽,却在《茶经》中单辟出一个章节描写记录制茶工具,这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眼界。
纵观《茶经·二之具》,里面详细介绍了采摘、制造、贮藏蒸青饼茶的一系列十多种器具。从形状、材质、尺寸到用法和功能,如数家珍。可以看出,陆羽对于从采茶到制茶的一系列流程,是非常熟悉的。《茶经·一之源》中,也曾详细描述过茶叶的种植方法。由此可以推断,陆羽应该是曾经亲自参与过整个茶叶生产制造环节。茶圣陆羽,确实算是一位“茶人”。
 
并不是说,一定要每位爱茶人最终都变为茶农。但走出茶室走进茶田,走出茶楼走进茶厂,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体验种茶、采茶、种茶之后,才能从心里对茶产生敬畏之心。我很喜欢清代陈章的《采茶歌》:
风篁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很多人印象中,采茶女都是优雅漂亮的形象。可我走遍中外茶山,看到的却都是晒得黢黑,满手伤疤的采茶妇人。想必当年的茶圣陆羽,应该也是一样的造型了。也正是因为亲眼所见采茶过程,亲身经历制茶之苦,才能对茶室中的成茶,油然而生一份怜爱之心。怀揣此心,冲泡时才能更加专注用心。所以说,上茶山下茶厂,也是做茶人的必修功课。
我经常问新来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上等龙井中有多少芽头?大部分人会回答是几千个,胆子大的说会上万吧。可其实,一斤绿茶中竟然是有六到八万个芽头。也就是说,采茶工人要重复六到八万次采茶动作,才有可能够做出一斤成茶。自从讲过这件事情后,学生们再也舍不得浪费一点茶叶。即使不小心洒在桌子上,都会小小翼翼的捡回到盖碗中。想泡好茶,先要有敬畏之心。
作者:杨多杰
日期:2023-08-2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