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是茶非茶
普洱茶
有天,公孙龙骑着匹白马四处闲逛遛食,临近一城,想进去喝碗茶歇歇脚。结果刚到城门口就给门卫拽住了:“哎大兄弟,城里限号,看见这牌子了吗?‘马不得入城’,想进城把马拴马圈,不能随意停马。”
公孙龙好调侃,一听这话乐了:“嘿,我这不是马啊,我这是白马。白马不是马。”然后跟门卫大谈逻辑学和“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门卫文凭不高,愣是让公孙龙喷得晕头转向,稀里糊涂给放进去了。这就是有名的“白马非马”的故事。
咱今天要绕的,是“茶本非茶”的弯。
没了底蕴,茶或非茶,是苦菜
茶刚传入欧洲时,人们把茶放在锅里煮,煮完一尝,嘿,这汤可真苦,赶紧倒了。再吃茶叶,倒还凑活,索性把茶叶当着苦菜吃。
其实这并不奇怪。茶对于当时的西方是没有历史和底蕴的,也就不能体会茶的禅意和心境,后来随着华夏文化的输出,人们开始了解茶的文化和韵味,茶也在西方世界得到认可。
 
说起来,茶在西方世界的走红和家庭妇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一般只能看到男人潇洒的身影,妇女没有表现和发泄自己的场合,只能宅着。饮茶风气逐渐形成后,男士依然更喜欢呼朋唤友往酒馆跑,但家庭妇女们算是迎来了福音。在这里,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只有这时妇女才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尤其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妇女无须外出工作,因此邀请女友一块儿喝茶是她们摆脱孤独的最好的办法。
她们用西方人独爱的银器盛茶,用滤茶器摘掉茶叶,加上奶、糖、柠檬片或者蜂蜜,抑或冷藏一下,甚是美味。在制茶时参考东方的茶道禅意,在招待时加入西方的礼仪文化。慢慢的,茶在西方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现今,西方和东方的茶文化同源不同路,但又微妙的结合着。
不管在哪,茶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韵味,这里面夹杂着不同文化的底蕴,一杯茶的本身就像一部文化史。当你品茶时,或是有中国古人席地而坐、焚香品茗的禅意,或是有西方贵族般的精致、优雅。
一杯茶,你在入口的同时也在感知着它的韵味,这才是真的茶味吧。若没有了这些底蕴,茶岂不真的要被苦菜替代了。
 
有了灵韵,茶亦非茶,是心境
韦应物有诗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性灵味,得与幽人言。”一份淡然,一份悠闲,便是茶的灵味。沸水入宫,茶叶游动几番,便漫漫沉淀下来,而后香意渐浓,小品一口,人也悠然。
中国人自古有“天人感应”的说法,万物有灵,感知是上帝给人类的一份非常神秘的礼物。也许茶,给人们的感应就是那份淡雅,悠闲,无需刻意,冲泡一杯,细细品味,你自然而然就和茶对上了话。
 
随心任运,茶本非茶,是安心
禅宗里有个二祖神光求乞“安心”法门的公案。神光求安心,达摩愤愤地说,你把心给我,我给你安。
神光当时就懵了,老师要的肯定不是咱的器官啊。那心无形相,无定位可求,这怎么拿得出?只好交白卷。
达摩却说:“我为汝安心竟。”我已然给你安心了啊。你喋喋不休地追问个求安,那还能安么?既然心了无迹象,那就放之任运。随意即可,便说“安心”。
茶有禅意,禅中最重,便是心安。心安之处,便是极乐。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一口茶里,包含着太多自是归处的心境。
其实,茶若不是物,那么茶的底蕴也罢,灵韵也罢,无形无处,更不刻意地追求,随性便好。 名贵也好,简单也罢,我们爱的,终究不是它的形。“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我们爱的,其实是这样一种心境吧。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8-3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