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大型茶厂面临产品质量差,销路窄,经销商流失等问题,而今年很多茶厂将会放弃,至少是大幅度减少本身产品的场面,直接缘由是原资料、人工本钱上涨带来的。而局部茶厂随着当地政府支持力度的减少,进入企业衰退期,面临转型或者退出的选择。东南沿海几家以资本为主体的茶企,在年初就断了现金流,为维持购置春茶的原资料,已把库存和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这样的例子在这两年特别多。这样一来,很多茶区的原料价钱就会趋近合理化。
“山头茶”概念会逐步专业化,消费者关注的不再是某山某寨的原料,而会更关注能否为古树纯料,工艺、质量能否稳定。在信息化时期的普洱茶界,根本有这样的规律,每1年至2年会集中炒作若干茶区,然后各个茶企跟风,形成市面传播出大量低端低质产品,而山头毛料价钱却不升反降,形成恶性循环:市面同类产品增加,竞争剧烈,但山上毛料上涨,茶企只能运用各种计策,消费出更廉价的产品。最后,市场幸存的企业没有几个是真正做古树纯料的,跟风炒作的方式自身就不可取。小茶商被大茶商忽悠,大茶商被市场筹划专家忽悠,最后老百姓买单,众多炒作庄家纷繁撤资。
普洱茶的利润空间在紧缩,很多不会坚持太久,但经销商以及有短期收益的茶农除外。2014年的市场不只是猖獗,还是病态,从业人员不只是对茶叶不专业,还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