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收藏主要有哪些误区?紫砂壶是文玩收藏的重要类别,是中国闻名世界的重要工艺品类,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茶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收藏者众,误解也多。即使在痴迷紫砂壶收藏的资深壶友中,也有很多流行的误解,制约了个人鉴赏力和投资能力的提升。下面小编就解析紫砂壶收藏误区
1、以职称界定艺术价值
茶业展会,是壶友购买紫砂壶的重要渠道。漫步大小茶展,壶友会发现紫砂展位前都挂起一幅广告条幅,醒目地展示着师承门第、职称评级等“荣誉”。藏友购买紫砂壶,首先要问,工艺师的职称是几级、师父是谁。以师门和职称论产品的艺术和市场价值,这种错误思潮弥漫中国紫砂行业。无论是专业从业人员或普通消费者,对出身门第等附加属性的关注都远远超越了艺术成就本身。
紫砂业的职称级别,与书画市场的“会员”资格颇为相似。最近一年,书协会员、美协会员在某些区域的市场价值急剧缩水,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已经与
“会员”体系渐行渐远。艺术品的价值,不建立在创作者的职称等级上。在紫砂行业,也应该倡导脱离职称论市场价格,倡导普通工艺师的精品可以比高级工艺师的产品卖得更高,工艺师壶可以比高工壶更值钱。
某匿名人士称,“职称级别与艺术修为并不一定成正比,一些高级别工艺师,艺术成就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基础工艺都不精湛。纯粹靠一张高等级职称证书混饭吃,这样的人不仅自己不学无术,而且还败坏了整个紫砂行业的风气。”
像工业产品、书画产品的代工、代笔一样,紫砂壶行业也存在代加工现象。一些高级别工艺师,明明已经不可能再生产工艺复杂的艺术品,却通过代工继续大量供应紫砂壶,欺骗消费者和藏友。
2、以仿古界定审美标准
紫砂可塑性极强,器形理应多变。然而,走遍茶业展会,延续数百年的传统器形占据主流。行业话语权推崇效法古人,以模仿古人为第一准则,这是审美标准问题。紫砂工艺的出路在艺术创新,其中器型创新是最主要的,每个时代都应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准则,否则怎么可以实现艺术进步呢?
某匿名人士称,“对年轻人的创新和试错,我们要报以善意的宽容,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有些高辈分的工艺师,动辄公开批评异类创新的年轻人,这种不宽松的创新环境,必须尽快予以纠正。”
3、以师门承界定成长潜力
紫砂工艺师的师门传承,一直被视为个人发展潜力的主要依据。“这些都是误解!当然,老师的教导也很重要,但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紫砂工艺师成长的真正沃土,是悠久的宜兴紫砂文化和分布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师父。”该匿名人士称,“有很多年轻人,没有机会拜名师,但自小在紫砂文化中成长,遗传了很好的文化和工匠基因,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酝酿了很好的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后,紫砂行业经历了一段飞速发展期,但在其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壶友中形成了严重的误解,制约着紫砂艺术和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创新与发展,误导了一大批年青工艺师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限制了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以职称界定艺术价值、以仿古界定审美标准、以师门界定成长潜力,这些错误的思想理应废除。
上述匿名人士称,行业误区积习难改,为下一代树立了坏榜样。受他们影响和诱导,年轻人把过多精力用于职称考试作弊、跑关系、搞门派、拉证书,轻视技术进步和精益求精,影响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年轻才俊不能快速正确成长、发挥才干,这不仅是宜兴紫砂的损失,也是中国艺术界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