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的饮茶文化和茶道具的流传,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在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此后,日本人结合自己的文化特征将之发展成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如果说现今中国的茶文化在于品茗,那么日本茶道很好的吸收和继承了中国唐宋茶道的遗风,将唐宋饮茶文化注重茶之载体的特点很好的保留下来,堪称美学宗教。
日本“茶道具”一词产生于室町时代中晚期,与“茶道”一词相生相伴。日本茶道相信喝茶是一件朴素的事情,其茶道具正如交友与生活,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精湛低调的细心工艺。其中如:壶、炉、水指、建水、盖置、水竹、茶五德、茶壶、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则香炉、花插等等,每一器件都精美至极,实为追崇者收藏赏鉴之佳品,更是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在精美的日本茶道具中,金质、银质、铁质茶壶集使用功能、审美性、收藏性为一体,堪称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近两年来正被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追崇,其身价也是与日俱增。
一把好的日本老壶,具有集雕塑、绘画、书法、镶嵌工艺等于一身的完美。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很多老壶的壶身上都铸有汉字诗词或汉字名言。在众多以表现山水花鸟题材的铁壶壶身上的图案,俨然就是用浮雕形式来体现演释的中国画。而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日本老壶的材质一般采用生铁铸造,但多数铁壶的壶盖却是铜质的,因为壶的铁盖一经沸水的蒸汽熏蒸较易生锈,早期壶盖材质中有一种由七种金属熔铸车制的壶盖,通称“七宝铜盖”,这种铜盖看上去有紫铜、黄铜等好几种有色金属的颜色,且有的还有凹凸肌理很是漂亮。铁壶的盖子是很讲究的,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的。所以,在日本老铁壶中各个堂号各个釜师的壶与盖都是各有其独到的风格。特别是盖子上的摘钮,更是别具匠心,花、鸟、鱼、虫、龙、龟、蛇、兽;梅、兰、竹、菊、松果等等皆为所用。壶盖的钮座也同样是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在日本茶道的壶中也有很多形制各异的银壶、铜壶,甚至更为精美的纯金制壶。银壶和金壶本身就是贵重金属所制,特别是纯金制壶每把壶用金量多达几百克,并且它们都是手工锻打制造,所耗工时也很长,往往要月余。这样奢侈的器物,必是贵族阶层才能使用,如今更是成为收藏赏鉴的精品。
中国唐宋时代的茶具多为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器,达官显贵甚至推崇以“金银为优”,这样繁复精致的茶器具,把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引向顶盛。日本茶道相信喝茶从水源开始,因为使用金、银、铁壶煮过的水因为含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口感较圆润、甘甜,可有效提升茶品口感,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其中,铁壶之水浑厚滑顺、韵味醇厚;银壶之水清甜细致、香气轻扬;金壶之水在喉韵与香气之间取得绝佳平衡。所以日本茶道具很好的保留了中国唐宋茶道具中的煮水器——金质、银质、铁质茶壶,并发扬光大。
日本老铁壶的历史在日本长达三四百年,经历了日本的战乱及经济复兴,每一个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堂号,背后必定都有几个成功的釜师,靠着他们精湛的手艺,为各个堂号留下传世的铁壶。每把壶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这不仅仅是段历史记载录,更代表釜师的心境。从壶身的结横和文路欣赏釜师的功力与细腻。从每一个小细节品味釜师创作时的心境,仿佛代表釜师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只要细细观察,将能探索壶中的千言万语。
以金银壶为代表的日本茶道具,以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传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尤其随着茶文化爱好者的增多,及日本金银壶产量减少,国宝级斧师的奇缺,精品保有量锐减,出现了“好壶难求”的情况。
收藏日本老壶,“堂号”和堂口里的釜师是离不开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名釜师。所谓“堂”号就是相当于今天作坊或是公司,堂主相当于今天公司的董事长,名釜师也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紫砂壶的名家。日本老铁壶的堂号百余个,尤以京都地区的老堂号为主流。例如龙文堂、龟文堂、金龙堂、金寿堂、光玉堂、祥云堂、晴寿堂、精金堂、湖严堂、松荣堂、云色堂、保寿堂等等。著名的釜师有藏六、中川净益、真锅静良、石黑光南等。目前广为讨论的釜师,莫过于龙文堂的安之介、龟文堂的波多野正平、金寿堂的宗兵卫、云色堂的和田美之助与光王堂的佐藤堤等多位釜师。此外,藏六釜师没有创建自己的铁壶堂号,后来所见到他造的壶体上一般有“藏六居造”、“藏六二世”、“三世”、“四世”、“藏六造”等章款,这可能与他被天皇召为宫廷御用釜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