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起源的。紫砂茶具的问世,给宜兴陶瓷5000年文化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紫砂茶具捏筑和片接成型技法,是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制作中所仅有的。用这些方法制成的紫砂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一种上古时代器物的感觉,古朴而典雅,受到中外陶瓷专家的极力推崇,称之为“硕果仅存”的陶瓷文化艺术。所以,紫砂茶具的产生对陶瓷文化的鸿扬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在《宜兴紫砂史》一书中曾作过这样的推论:“从供春开始,把砂壶从一般粗糙的手工业品推进为精致的工艺品,这份贡献无可争议,就该归诸于供春。”宜兴紫砂自北宋起步至今,除了继承已有的成就外,还要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文化发展的特色及工艺水平的提高,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品种。尤其从名代开始,宜兴紫砂茶具的创造得到了文人学士的参与,这在中国陶瓷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礼部尚书董其昌,清顺治年间广西桂林通判汪森,清乾隆进士、潍县和县郑板桥,清乾嘉年间淮安同知、荆溪县令陈鸿寿(曼生),清同治探花、两广两湖督抚张之洞,清同治翰林、广东湖南巡抚吴大徽等等。这些文人显贵不仅设计图样,而且撰壶铭,书款识,以物寓志,使茶具发出如文人般的巧思和雅趣,成为上层社会饮宴斗茶的高档茗器和厅堂雅陈的精美艺术品。此时,紫砂茶具的艺术性、欣赏性已经远远超出它的实用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