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同治时期的瓷器特征
 普洱茶
 
  同治(1862--1874)朝时间较短,瓷器制作基本沿袭前朝,制作量和传世量较少。官窑器值得一提的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定烧用瓷,一般器型硕大,彩绘多红,寓意多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鸿喜齐天等,但存世极少;其二为慈禧用瓷,器物一般款识为口沿下有“大雅斋”楷书款及“天地一家春”印章式篆书宽、外底有“永庆长春”红彩楷书款。
 
  官窑器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或“同治年制”四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仿康熙的白地红彩瓷用“同治年制”四字楷书红彩款。还有少量“体和殿制”款的粉彩瓷,字体书写十分规范。另外,还见有金彩款、抹红款,在茶叶末、窑变釉瓷器上多见刻款。民窑瓷器流行红彩篆书图章款,但字体不正、书写潦草。
 
  一、同治时期瓷器的概况
 
  清末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垂帘听政的叶赫那拉氏(慈禧)独揽国家大权;咸丰以来轻轻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清政府和外国列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告失败,以英国为首的侵略势力,在北京直接控制清王朝的封建政权,从而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民族工业从此日益衰退。
 
  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当时制瓷的窘况,从同治十三年江西巡抚刘坤的奏折中便可窥知,奏折中说:“咸丰时官窑厂被毁,同治时因兵变之后,从前各匠类皆流散,现在工匠俱后学新手,选作法度诸多失主……。”这时,瓷器的胎体比咸丰时更加厚重,胎质松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粗糙。绘画办公室自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从官窑瓷器乃至同时期的丝织等工艺品,多用福、禄、寿、喜等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作为主要装饰。
 
  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为宫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一百二十桶,计七千二百九十四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时的用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黄釉粉彩器,纹饰内容有:万寿无疆、万寿花、金双喜、百碟、红“喜”字、长“寿”字、万寿万福、红地金“喜”字等。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载:这些品类分十分,每份二十四种,计六百七十二件。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黄酒碗、酒杯、和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餐具以一百四十八件为一套,是晚清官窑中式餐具的典型器)。同时,套具中还有盖碗、茶缸、粉盒、胭脂盒、花盆、水仙盆等,被通称为大婚礼型器。这些由各种形状所组成的成套食具,又通称为大婚造器,有一些己散失到民间,全数成套者不多得。成套的绿里粉彩博古餐具,自喜庆、道光以来民窑也有大量的制作。
 
  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只大鱼缸,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体和殿制”款识。(“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署“慎德堂”款的器物,造型除大鱼缸外,还有灯笼樽、各式花盆和圆形棒盒等。多以黄地或绿地衬托粉彩花卉,也有的绘青花云龙和竹兰梅菊或墨彩花卉;一些大件用五彩加粉彩或蓝釉加粉彩装饰。素黄釉暗刻四季花及墨彩花卉器,胎体较为厚重。民国时仿造“体和殿”粉彩较多;虽然晚清制作工敢已经欠佳,但后仿之器却仍然不可企及。仿品的胎体更显粗松,修胎不规,釉面亦不及真品细润平整,画笔滞拙生硬。
 
  二、造型特征
 
  官窑琢、圆器多承袭传统的造型,有的从规格到色彩和纹饰都类同于前朝。与此同时,在慈禧授意下,景德镇也烧造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品种和造型,如“大婚礼造器”、“体和殿”陈设品及日用瓷,还有一些瓶、樽、缸、盒等,器型虽然规整,但略显笨拙。一般盘、碗、仍按旧时式样,红地锦纹开光龙凤碗的器壁高深,为此时新的型制。唾盂、灰槽等卫生用器甚为多见,常见的器型有赏瓶、玉壶春瓶、贯耳方瓶、琮式瓶、象耳方瓶、直口扁腹瓶、蒜头瓶、石榴樽、灯笼樽、圆盒、高足盘等。民窑有撇口瓶、狮耳瓶、瓜式罐、花盆、餐具(盘、碗)等。清中期以来瓶类多加双耳的装饰手法,此时仍很流行,耳有夔凤、蟠螭、双狮等多种,民窑器尤为多见还有哥釉铁色花瓶等,多刻“成化年制”款。
 
  三、图案纹饰特征
 
  除继续沿用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案外,更为突出的是较多的采用吉祥内容的纹饰,如五蝠捧寿、长寿、万寿无疆、“喜”字、年景、麒麟送子等等。纹饰风格己图案化,画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
 
  常见图案纹饰:
 
  云龙、云凤、龙凤、夔凤、海水龙、云鹤八卦、八宝、九狮、云蝠、五蝠、三羊开泰、三星、八仙庆寿、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婴戏、二十四孝、年年有余、山水人物、松竹梅、“寿”字、缠枝“寿”字、福禄寿喜、缠枝莲、梅花、荷莲、菊花、海棠、瓜蝶、花蝶、花鸟、鸳鸯荷花、灵芝、四季花、葡萄、三叶、九桃、白菜、寿山福海、万寿无疆、龙凤呈祥、博古等。
 
  四、各品种特征
 
  青花——具有晚清时期的呈色特征、即有较清新明快色泽、也有黑褐色。与清代前期相比,色料都有漂浮的弊端,胎釉的粗松更加明显。常见器物有起弦赏瓶、玉壶春瓶、小缸、笔筒、花盆、盖盒、罐、水盛、盘、碗等。以“体和殿”款花卉盒为代表、其色清新、制作尚精、胎厚薄适中。民国时的仿品,往往胎薄体轻。
 
  釉里红——由于铜红色料的呈色技术掌握不好,此时的釉里红多数色泽浅淡,并己很少用作大面积的主题纹饰。
 
  五彩——仅剩传统的龙凤碗,但色彩鲜艳,与前后两朝的基本一致。民窑中出现了仿康熙的五彩器,但大器类色彩过于浓艳,施彩凝厚,缺乏光泽,纹饰粗率、甚至远不及以后光绪的仿制水平。
 
  斗彩、三彩——与前朝类同。斗彩器有鸳鸯卧莲小碗,器壁很直,较咸丰时见拙;三彩器有康熙以来传统的紫绿龙纹碟等。
 
  粉彩——各种色彩均较前时鲜艳,署“体和殿”款的器物彩色更为鲜亮。黄色浅淡娇嫩;浓绿色深翠;蓝色深浅有致,有的如佛头青色一样醒目,墨彩也与清代早期风格不同,轻描重绘,有多色阶的层次,但不加施玻璃白釉,表面暗涩无光。多用彩色为地是同治瓷的时代特征;或用淡黄色作地,绘以蓝、绿、粉红色纹饰;或在淡绿或淡紫地上绘粉红色图案。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同治粉彩加金百子婴戏图大盘,器外或绘双喜龙凤,或绘婴戏画面,盘心为婴戏龙灯,稚童游戏各画其态,儿童鼻部和咸丰时的一样夸张,较为宽大。又如黄釉地粉彩百子图贯耳瓶和八百件的大碗,画意都很细腻。黄釉地色凝厚鲜亮,又称作“明黄”。其他各类官窑粉彩瓶、罐、茶具、餐具等,亦具有一定的水平。
 
  红彩——具有晚清时暗淡凝腻的色调,也有以淡红色为地留白纹饰的品种。其署“吉祥如意”款的红彩龙纹西餐具,以大小盘、碗、糖缸、咖啡壶等器组成,多连有盘托,器型为十九世纪西方流行的银餐具古老式样。胎体略厚,加绘金饰,成套器现己难见到。
 
  金彩——在红彩地或白地上书写或描绘金彩“喜”字的器物,多是大婚礼用器,其金色仍很光灿。
 
  黄釉——宫廷用瓷以黄釉器居多.同治黄釉器釉色较为浓深。装饰手法除素器与刻花外,也有黄釉作色地加彩的,如以黄釉色的饰各种体式的“喜”、“寿”字制作精细的盘、碗。此时黄釉色地饰彩描金百子穿带瓶,完全同于道光同类器。
 
  翡翠瓶——是同治时创新的一种釉色。釉中白色和绿色的斑片混杂,自然浸透,似翡翠美玉一般,十分别致。它与此时常用的藕荷釉(雪青釉)一样,虽颇新鲜,却不雅致。
 
  窑变釉——此时的窑变釉面,己不再出现前朝同一品种呈现的那种由月白、蓝、红等色组成的五光十色条斑,而是以大面积红色为基调。间杂浅青的黑色或露胎体的白色,釉面光亮很强。这种色泽特点,是鉴别晚清窑变釉的主要依据之一。
 
  仿官、哥釉——自咸丰以来,釉色逐渐演变为单纯的粉青色,名为仿官、哥釉,却有名无实。釉面或开片或无片纹,纹路有黑有白,底部多涂施黑漆以充“铁足”。器型为传统的贯耳杏圆川带瓶、八卦瓶等。
 
  蓝釉(天青)——呈黑蓝色调。造型有方瓶、盘、碗等;其象耳方瓶,沿袭乾隆旧制。
 
  五、胎釉特征
 
  胎体:官窑器的胎质与咸丰时期的相近,洁白而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也有的较为轻薄。以指轻叩圆器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时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特征。
 
  釉面:官窑器及署“体和殿”款的器物,釉面细润,具有珐琅器的效果;一般器物则因为胎质不够坚致,施釉稀薄;釉面多泛莹白,厚釉者更显得质松软,釉面的透明度及坚硬度都较差。
 
  六、鉴定要点
 
  1.官窑器制作仍很规范,薄胎器也是如此,只是器型见拙而欠秀美。民窑器多不规整,厚胎器更为粗糙,厚重笨拙。
 
  2.胎釉粗松,釉色泛白,釉面不够平净。
 
  3.粉彩色料中加施粉质较多而显浓厚,色泽纹饰用的绿彩,呈深翠色。绿里器的绿釉,色泽较前时的浓重,施釉较厚,釉面不够平净,但无细小的皱纹。
 
  4.纹饰己图案化,笔法稚拙,缺少生气,内容多事有封建迷信色彩。官窑器及“体和殿”款器绘画尚精;民窑书法则杂乱无章,绘工粗俗低劣。
 
  5.粉彩器款识多为红彩楷书。民窑器大都用篆书四字或六字印款。
 
  6.同治时期的瓷器,历史是未见有仿品,近年才有仿制。但赝品均露出现代瓷的特点。较易分辨。
 
作者:未知
日期:2023-09-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