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窑变彩绘盏 茶中赏丹青
普洱茶
在中国,茶器与水墨彼此珍重,意韵相通。赏水墨丹青,有云烟浩荡、层林尽染的仙美之景,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乐土,如董其昌所言:“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此般滋味,犹如置身于茶室,茗香氤氲,端起一只窑变茶盏,俯察杯壁的彩绘纹饰,方寸之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如入水墨之境,意蕴深远,气象万千。
抱朴
(8×3.7cm)
水土相合,窑变生辉
星云盏
(口:7cm,高:4.8cm,足径:2.9cm)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细细品味,茶之浓香出于味道,更出于茶器的工艺内涵。一只窑变朦胧的茶盏,高远逸清,遥岑远树之彩,烟波浩渺如云海,凸显静伏影动之曼妙,撩拨观赏之雅兴,给人以无限遐想,绝非人工绘画力之能及。
星空盏
(口:9cm,高:5.5cm,足径:2.9cm)
“窑变之美,灵巧如画”
器物在烧造中出现奇幻釉色,可遇而不可求。杯壁上的窑变纹,有时像云后迸射的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飘浮的彩云,那浑厚凝重的色彩,斑驳陆离的肌理,蕴含象征的寓意。它的美不可预测,它的柔艳难以明说,举盏饮酌,赏窑变瓷之绮丽,品悠哉茶韵之绵柔。
 
筵友人
(7.8×5.2cm)
探究中国瓷器窑变史,早在唐代以前,青釉瓷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变被视为不祥,官窑所产的窑变器,往往都被砸碎销毁。随着人们对窑变认识的深入,窑变瓷不再备受世人冷遇。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上至皇家宫廷,下至黎民百姓,窑变瓷已被视为祥瑞之物,走进千家万户的茶室,成为家居典藏装饰品,正因如此,窑变纹饰有了“娃娃面”、“美人记”的雅号。
云雾雪原
(口:11cm,高:8.5cm,足径:4cm)
釉上彩绘,画意纵横
如果说窑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赐,那么,釉上彩便是匠人巧夺天工的写意珍品,二者独领风骚,惊艳于世。赏色彩渐变之美,审画意纵横之势,若能在同一件瓷器上相遇,在茶器盏碗中合二为一,岂不是促成一段茶画姻缘,成天人合一之功德。
 
觅音图
(7.2×5cm)
作为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釉上彩是在高温烧成、已施素釉的坯体上彩绘,再入窑烧制,经600—900度烘烤而成的彩瓷。由于颜料在釉面之上,与釉料难以融合,所以瓷面纹饰突出,摸之手感莹润,观之色泽浓郁,表现力极强。将其置于掌中,仿佛手握茶香画卷,集线条纵横之感,文化脉络了然于胸。
大朴
(7.6×5.8cm)
清心
(6.4×4.9cm)
细观釉上彩瓷所绘风景,留白意趣,诗情画意,其中不乏山云水雾、花鸟虫鱼、雪山草原和仙野高人。窑变与颜料在茶器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古意新画,大大提升了茶盏的欣赏艺术和审美效果。
原野行
(8×4.8cm)
纵观中国古代陶瓷釉彩,从无釉到有釉,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再从釉下彩到釉上彩,又逐步发展成釉下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由简至繁,工艺甚美。在绘画技法上,釉上彩有别于釉下彩轮廓填色,它采用“洗水”技法,先用笔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笔,再将坯上颜色洗掉,挠水反复擦洗,以达到灵动浸染之效。
 
一道
(9×5.8cm)
整体观之,釉上彩料在窑变瓷上绘饰,充分利用窑变朦胧虚拟的意象掩映,隐显藏露,亦真亦幻的对立因素有机结合。这种手法实现了艺术创作“虚境与实境”的统一,实处落笔造型,虚处赋彩梦幻,营造出一种超象虚灵的圆成感。
悟道
(口径:8.7cm,足径:2.8cm,高:6cm)
雾里行舟
(7.3×5cm)
低调内敛、中庸致和,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君子之风,散发出古朴的信仰与情怀。中国人追求极致,智慧无穷,高温窑变本是不可控的变量,人工彩绘亦是根据匠人喜好和时代趋势绘制。“万变”与“不变”的哲学美,在茶器瓷盏上完美交融,你看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你品到的,是茶香四溢的绵远悠长。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9-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