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老紫砂的价值与鉴定方法
  普洱茶
 
  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与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一砂罐、一锡注,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是明代的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提到的。
 
  张岱见识宽广,是个有品位的玩家。由他说宜兴罐,就不是泛泛之谈了。这里的宜兴罐就是紫砂壶。瓶和罐是古代对紫砂壶的别称。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壶的价值,在明末清初草创初期已经得到很多文人认可,不是一般的日用茶具。不是我们今天说经过市场包装炒作才兴起来的。而是从创造开始就一直有很高的身价的。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上都会接触到紫砂壶。因为中国人喜欢喝茶,喝茶离不开茶具。最好的茶具就是紫砂壶。那么我们今天谈的紫砂壶,为什么有这么高的一个价值,让我们作为课题来讨论呢?它其实不是一个日用茶具这么简单。
 
  我们先来简单的认识一下紫砂壶都有哪些品类。紫砂壶的分类大致有:日用茶具/民间紫砂;名家紫砂;宫廷紫砂;文人紫砂;功夫茶具和外销紫砂。我们先要对它的一个简单的发展史有所了解,才能够认识到它的价值,再进一步了解到鉴定的方法。
 
  名家紫砂
 
  我们知道紫砂从它草创初期就出现了很多很了不起的大家。我们大家都应该知道有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鸣远,邵大亨,杨彭年等,名家众多。我之前在群里和大家聊天的时候也说到,紫砂壶是陶瓷工艺品类里面,落名加款最多的一个品种。甚至来说,是除了竹雕有《竹人录》以外的品种。
 
  所以紫砂的名家款这个方面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如果爱好紫砂的人,想要学习鉴定,那我们首先也要认识紫砂的整个发展历史里面,有过什么造型,有过哪些名家。因为每一个造型都有一些严格的标准,每个名家也有自己的风格特征。这些都需要记熟了,对于鉴定才有一定的帮助。
 
  明代最大的名家就是时大彬。这两件是很有名的时大彬的代表作。
 
  第一件在无锡文管会收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曾经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这件东西据说是在华师伊的墓里出土的,是确切的墓葬发掘,所以非常可靠。而这件东西也作为一个时大彬的标准器,今天对时大彬有兴趣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第二件是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也是一件名品。曾经在1936年的伦敦展出。当时展出方大维德基金会主编了一本书,是把这把壶收录在了里面。
 
  这两把壶大家可以注意到它的那个壶流。壶流比较短,比较挺拔,很精神。其实历代名家做壶的风格,比较能表现个人风格的就是壶钮、壶流和壶把。尤其我们得注意到最有特色的都是在壶流。
 
  清代的第一名家是陈鸣远。刚刚发了两张图都是我自己收藏的5件陈鸣远。根据我的统计表,目前私人收藏的陈鸣远有38件。在38件里面,最多的个人拥有的件数,最多的是5件。台湾翦凇阁黄玄龙先生,他本来有6件,但是6件里面1件是残器,最近出手了1件,那么现在他手上应该是四件半吧。
 
  另外一个台北大藏家手上有4件。这都是属于个人拥有陈鸣远算是多的。我的5件陈鸣远,是一把壶四个文房器。从图片上可以看到,陈鸣远是划时代的一个大名家。他的最大的成就,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陈鸣远作品,不管光货或者筋纹器、花货,涵盖茶壶、文房,是全面全能的顶级高手。玄龙兄对他的评价说,陈鸣远已经超越了紫砂壶名家的范畴,他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一个雕塑家。
 
  上面四张照片,第一件是陈圣思做的松鼠葡萄杯。请注意,不是“项圣思”,圣思姓陈。第二件的鸳鸯水盂是雍正乾隆时期大名家叫陈汉文的作品。历史上有人说他可能是陈鸣远的弟弟,待考。第三件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大名家邵大亨。第四件是杨彭年和瞿子冶合作的子冶石瓢。这些都是紫砂名品。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紫砂的成就不仅仅在茶壶,有很多文房器,包括故宫收藏的一些御用的东西,也有大量的就是茶壶之外的文房器,或者说赏瓶。可以说明紫砂在陶瓷上的高度不仅仅是茶壶。
 
  宫廷紫砂
 
  除了名家紫砂之外呢,我们要重点介绍一下,紫砂有一个品类叫宫廷紫砂。200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宜兴紫砂"的一个专题展。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序言里面所写,清宫旧藏了一批紫砂器。这些紫砂器,在故宫里的记录就是这些都是当年宫廷定制的东西,也有一些是地方官员呈送上来进贡宫廷的。序言里面谈到了宜兴紫砂进贡宫廷御用,它的地位高于其它地方窑口。
 
  我给大家发一些宫廷紫砂类的图。
 
  大家如果对宫廷紫砂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买一本《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宫廷类的紫砂器。
 
  文人紫砂
 
  还有一点,紫砂有它精彩的地方,就是因为文人参与了紫砂的制作。在文献记载有提到,因为时大彬游娄东,结识了陈继儒这些文人,改制小壶。可以知道,其实过去的名家,他们制作的茶壶是为了满足文人士大夫的品味,所以说他们做壶的高度和精度,是符合文人审美要求的。
 
  晚明的文人特别强调对器物的讲究,也造就了紫砂的名家,制作了很多精彩的作品。文人参与紫砂的创作,不一定是从嘉庆、道光时候的陈曼生开始。很多书里都看到说是陈曼生首创文人壶。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文人壶的概念并不是说壶身上有刻字就叫文人壶。做壶的名家他所做的茶具是为了能让文人使用,带有文人的审美品位的产品,我们就可以作为文人壶。比较具体的其实从陈鸣远时候就开始了。
 
  陈鸣远因为当时在曹廉让的府上做壶,经过曹廉让的文人圈推广陈鸣远的作品。所以陈鸣远有很多作品上面的刻字是曹廉让的书法,还有汪文柏、马思赞等等一些文人有定制陈鸣远的作品,文献中还提到吴之振也曾在鸣远壶上题字。所以陈鸣远和文人之间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而不是曼生的嘉庆、道光年间才开始的。
 
  功夫茶具
 
  接下来我们还介绍一个品类,它就是功夫茶具。什么叫功夫茶具呢?广东闽南喝茶的习俗,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夫茶。广东闽南这些地方的人,过去喝茶习惯都是用小壶冲泡的,而且以朱泥壶为主。台湾也是属于闽南文化的地区,所以台湾在紫砂壶收藏热潮的时候,特别偏爱小朱泥。清三代的一些功夫茶具很精彩,我发上来给大家看一下。
 
  这几把功夫茶具呢非常精彩,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比例,流、钮、把的协调性,壶身的饱满度,整把壶所散发出来的气韵都是非常高格调的,非常高雅。我觉得功夫茶具的一些精品,其实也很有文人品位,应该也是南方的一些文人定制所使用的茶具。
 
  外销紫砂
 
  接下来还有一类叫外销紫砂,我这里主要指清三代宜兴出口欧洲的一些茶具。
 
  除了茶具以外,还有一些茶叶罐,一些赏瓶等等一些品种。而这些外销紫砂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贸易瓷的概念。它应该是是属于高端的,就是我们说私人订制,是由欧洲的一些皇室贵族,向远东的大清国定制的。
 
  我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说,外销紫砂最初流到欧洲,它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大量的订单的,而是一些外国的使节到了大清的时候,当时发现了这个新创造出的陶瓷品种,惊为天人。当时很多流到欧洲的紫砂器,最初的一些并不是外销风格。我们可以在欧洲的博物馆见到一些不是欧洲贴花风格的紫砂器。我认为有一部分可能是清政府赏赐给外国使节的,因为这些使节把这些东西带到欧洲的宫廷,引起欧洲的宫廷皇室贵族的重视,才有后来的采购订单的。
 
  从传世的外销紫砂器,据我所知,我所见过应该是国内的这方面爱好者、收藏家里面的数量最大的。因为我常年在欧洲活动,也看过流传在台湾收藏圈的一些藏品,加上我本身比较偏爱这方面,我自己的收藏也应该是国内个人里面算是最多的。我自己收藏了七八十件吧?基本属于外销紫砂的精品。
 
  这些外销器里面,我们可以见到就是说它们大部分的材质都是采用朱泥,因为当时朱泥这个材料比较珍贵,而且烧窑难度比较大。相比同时代康雍乾的一些内销器皿,外销茶具仅次于宫廷水平。它的制作水平很高,比如它的赏瓶,做的非常端正,加上贴花工艺难度很大,其中很多大尺寸的朱泥非常难烧,甚至今天的烧窑水平都不容易仿制。
 
  我在欧洲,大英博物馆,V&A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还有荷兰的一些博物馆和古堡,都见过这些外销器。反而是国内的博物馆比较难见到。可见当时这些外销器是针对欧洲生产的,而且生产以后全部出口,次品或者烧坏的应该都是直接毁掉。
 
  目前宜兴的一些窑址,很少发现有外销器,这是一个谜,甚至有一些宜兴的行家认为有很多外销器可能不在宜兴烧,因为当时宜兴烧窑技术不容易达到这个高度。
 
  2老紫砂的鉴定方法
 
  我们现在谈谈第二个课题,就是鉴定。其实谈紫砂的鉴定很难,我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博士研究的时候,有一次我向我的导师请教一个课题,就是我做研究课题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困惑,因为在鉴定上我特别不自信,还有很多东西没办法说的太武断,因为很多课题以及很多案例还无法理解透彻,就是过去所讲的一些或者过去所发现的一些东西,今天可以被推翻,那么对自己所研究的结果也觉得不是这么确定了
 
  我导师郎紹君先生说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无所谓的。他说,每个时代每个阶段,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研究,也许是在前面的人的基础跨进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很珍贵,就是要把这一小步研究做出来,哪怕不成熟,那就留待将来也就是由后来的人去修正,心里不要有太多的负担,太多想法。
 
  我听他这么说了以后,当时的困惑就解决了。那么,我现在也是给大家做出一个现阶段的认知报告,也许以后会有更新的理解来修正我。我这里发一个比较有趣的一篇关于我对紫砂鉴定的认识。我找一篇文字找出来:
 
  1982年9月顾景舟先生在故宫博物院陶瓷所鉴定紫砂器记录:
 
  1.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注:现在仿古水平上去了,现在刻假章方便,假壶也有多颗印章了)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不一定,目前所见清初至乾隆时期的一些大壶,也有发现有多孔的。例如直排的三孔以及铜钱式孔)
 
  4.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说的是紫砂泥绘工艺,所谓不足的地方再加工指的是有些细节有刀刻的修饰)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生于康熙,死于康熙)
 
  6.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指的是加彩百果壶,紫砂加彩工艺应该乾隆早期盛行,但是白果壶加彩或者更晚,嘉道时期左右)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根据新近紫砂证明,此作应该不晚于乾隆)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目前,有台湾人专门专研烧窑技术,得到的结论是,窑烧可以决定紫砂的呈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他们只负责做壶坯,仿款另有他人,另外,顾景舟后来也承认了他有仿制陈鸣远壶,我见过实物三件)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不一定,也许是道光时期另外一位名家“任”“贞祥”)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个别特例见过,乾隆黑漆描金壶就是特例之一)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潮汕壶)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说的是“供春树瘿壶”)
 
  19.“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兰是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邵元祥应该是康熙雍正时期人)
 
  2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从壶式及印款风格及泥料特征看,我认为是康雍时期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目前紫砂界已经公认“笨岩”所制都是御制紫砂壶)
 
  26.“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最新资料证明,圣思姓“陈”)
 
  34.“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不全然如此,我认为大部分泥绘笔筒粉段泥是为了方便泥绘以及黄颜色属于御用专有色)
 
  37.紫砂粉彩花鸟四方笔筒,为清乾隆时作品。与烧瓷胎粉彩的方法一样烧制。
 
  38.“种花读书”款黑砂匜。宜兴的黑沙泥到嘉庆、道光时已没有了,此器应是乾隆时的。
 
  39.“惠逸公”款紫砂莲瓣碗。惠逸公是乾隆、嘉庆时人。(惠逸公目前学界认为可以上推至康雍时期)
 
  这段文字在微信朋友圈里也是广为流传的。1982年顾景舟先生受邀到北京故宫做紫砂的研究。当时在他的研究意见被馆方做了一个笔记。这个笔记,经过三十几年,我们有很多新的发现,可以针对这些笔记我们做一点点修正。括弧的部分就是我的修正意见。也许将来还有别人可以纠正我的看法。
 
  谈到紫砂壶的鉴定,我始终强调通过几个方面:泥、工、型、韵、款。
 
  “泥”自然指的紫砂泥。从使用泥料的特征去断代,这是紫砂行内大家都公认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今天配治紫砂泥的技术非常高超,所以我们修正了这个说法。我的说法是:泥料可以断代,但是不能分新老。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这个泥料特征是乾隆的,它也许是乾隆的,也许是新的,那肯定不会是民国仿的。
 
  民国仿的时候它的一些泥料有民国时期的特征,当然个别有些民国的仿品仿明末清初的泥料有点像,但是大致上过去的紫砂泥料的使用,每一朝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所以你如果熟悉不同时代的紫砂泥料的表象的特征,也可以作为断代的一个方法。
 
  “工指的是工艺。就是成型的工艺,也是说制作的难度。通过成型的工艺,我们知道就是过去有一些壶都是全手工的。
 
  筋纹壶会采用一些模具,但是模具跟今天的石膏模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些人会把过去木模的模具壶和今天的石膏模联想起来,就好比说现在有某位大师被邀请到某个博物馆去看紫砂壶的时候,就把一些明末清初的一些精品,当时使用木模制作成型的一些精品,断为民国仿。
 
  他认为说那个时候应该没有石膏模,用这种模具做的就是新的。那他这个说法是错的。他把木模和石膏模混为一谈了。
 
  “型”指的紫砂壶的造型。紫砂壶的造型在过去,有很多名家创造出了很多经典,就是我们说原创精神。那时候有一些名家有一些自己的代表壶型,甚至我们看很简单的图片都知道是谁做的。
 
  说明有些壶是某个人的代表作,可以从图片就可以判断出来。所以说今天有很多当代的茶壶,其实抄袭了很多传统的造型,而只是我们不知道,以为是今天原创的紫砂壶,有很多经典造型其实在古代就创造出来了。
 
  “韵”,就是我们讲的气韵,气韵的雅俗。气韵的这个东西就好比在书画鉴定上,过去说徐邦达老先生鉴定古代书画的时候,号称“徐半尺”,他只需要打开那张画半尺,就能鉴别那张画的新老或者真伪。
 
  这个情况其实不是很神奇的,因为如果我们熟悉一个画家的风格,或者熟悉他的气韵,不需要打开全轴,开一小片段我们就能够分辨,就像我们说看紫砂壶,如果我看过大量老壶,我看那个很模糊的照片或者隔着很远的距离,我也能分别它的新老。
 
  而这种在过去传统的鉴定方法叫做目鉴,也可以叫做望气。但是会比较玄,这个是没办法的,中国人的鉴定很多都是靠这个方法的。
 
  第五点就是“款”。紫砂壶因为有很多名家款,有很多印款、刻款。所以这个方面也是鉴定的要点。恰恰是因为今天有很多仿制,就是因为作伪的工匠都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在工艺上能够达到古人的高度,但是在刻印刻款这方面还是他们的一个硬伤。不容易仿好。它跟书画上的印款不一样,书画上的印款是平面的印款,紫砂壶上的印款是三维的印款,所以说紫砂壶的印款相当难仿。
 
  在说到紫砂壶的鉴别呢,我们还可以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手感。手感就说这个必须上手。我们不能只是看图片就说真伪。有很多时候,图片看起来很像的东西,当你上手时你还是能有感觉的。这个上手体现在哪里呢,就是你触摸那个壶的表面。
 
  有很多老壶,看图片或者近距离看的时候,他表面的颗粒是感觉很粗糙的,但是你手触摸的时候,他是不喇手的。新仿的紫砂泥料因为没有经过陈化(风化),没有经过一两百年的摩擦,就是我们手的抚摸等等,所以它的表面还是很粗糙的。这个是一个重点。
 
  这个手感还有一点就是说当你上手的时候你可以知道,其实过去很多紫砂壶他是很多细节修饰不是这么讲究的。今天很多仿品,因为作伪的人都是要很用心很努力的去追求到逼真的程度,他有很多细节都修饰得非常的细,这个是一个破绽。就好比我们说一个玉牌,过去老的玉牌,做的工再怎么精道,他还是很率意随性的,就是那种我们说的浅白一点叫手工味,现在有很多子冈牌做的太好了,好的就超过古代了,就是我们看起来就没有了那种旧气,这个就是说上手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鉴定紫砂壶的时候还有一个要点就是闻气味。你在闻那个紫砂壶的气味,有很多经过自然使用的茶壶呢,它的味道是很自然的,或者说只有脏的味道就是旧的味道,而没有臭的味道。因为紫砂壶过去是用来泡茶,当然在文革的时候个别有些紫砂壶用来装酱油啊装烧菜的菜油等等,但是就算是装这些东西,他也不会有臭味。而臭味呢,往往都是因为做旧才产生的。
 
  谈紫砂壶的鉴定,我们首先要看大量的真迹,大量的经典的名品,除此之外呢,我们也要了解一些仿品的情况。仿品和真迹,都要看很大的量你才会有了解。这个不容易从三言两语说得清楚,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总结一下,目前我所知道的,紫砂有哪一些仿品,或者说紫砂有哪些作伪的情况。
 
  寄托款
 
  我们知道紫砂既然是宜兴的产品,那么在宜兴自古以来就有仿品了,前几天我在群里面聊天讲到,紫砂壶的名家因为在古代成名以后,他为了提高他的营业额,扩大他的生意,他成名以后也会成立一个个人作坊。这个是在民间工艺品里面普遍存在这个现象。就好比我们说,今天看到的张小泉剪刀,说是乾隆时候的一个名叫张小泉做剪刀的那么一个品牌,但是流传到今天的张小泉剪刀跟张小泉是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那么古代的一些名家成名以后他成立的作坊,他生前或许和他还有一点关系,或者说是他监制啊或者说他带着徒弟,或者说它主导下的一些高手所制作,这些都是叫作坊。作坊呢,可以同代可以略晚。一个民间工艺他可以父传子子传孙可以延续一两百年。
 
  所以说我们今天就会经常在传世的紫砂壶里面,见到过一些名家作品,他的年代跨度很长,比如说邵友兰,他是嘉庆道光后的名匠,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友兰秘制款的壶,甚至有些工艺比较粗糙的,一直到晚清民国的时候都有这种产品。后来的作品和邵友兰没有半分关系,这就是我们说的寄托款。
 
  这些寄托款如果同代的可能比较难鉴别,因为它的泥料它的一些造型会跟同时代的名家风格很像,但是作坊的,毕竟它如果不是本人的原作,它还是有水平的差距。所以我们鉴别一件东西,看他的艺术水平很关键,因为紫砂壶是手工艺,要达到这么高的手工艺水平,他自然就成名了。
 
  所以说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比喻,就说邵大亨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工匠能做到像邵大亨这么好,他就是邵大亨了,他自然就成名了,所以说即使仿邵大亨,也不应该会有邵大亨这样水平的人。所以说,水平达到了也基本上是被认为是真迹。
 
  当然我说的是同时代,同时代的就是我们鉴别一把壶,如果我们从方方面面可以说断定它到那个时代了,它有那个款,款的水平也不差,那么那个款如果是个名家款,基本上可以被视为是那个名家的真迹。
 
  民国仿
 
  紫砂的鉴别上有一个重大的课题,叫民国仿。民国仿是怎么个说法呢?民国30年代的时候,顾景舟,裴石民等名家被上海的一些古董商请到上海做仿古的一批紫砂壶。他们所仿的这些都是明末清初的大名家的茶壶,那批东西目前有一定的量。大量是收藏在博物馆,比如茶具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收藏了他们的仿品。
 
  其实今天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破解民国仿的公案。民国仿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困惑有一点是因为顾景舟一直以来强调,紫砂壶的工艺是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说今天是紫砂壶的最高水平。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那个时代,就是民国七大艺人那个时代,是紫砂壶的工艺最高峰,过去明末清初都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些明末清初工艺非常高超的,很多人都误解以为就是民国仿。
 
  从我个人的认知来说,因为我看过重庆三峡博物馆,收藏了李初梨捐赠的一批明末清初的名家壶,这批紫砂壶呢,源自民国时期一个大收藏家叫龚心钊,龚心钊的收藏也被一些人诟病,认为里面有大量的民国仿,确实也有,但是龚心钊里面也有大量的真迹,这个真迹和民国仿是非常混乱的,台北的黄建亮先生他做过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这个方面我只能够给大家简单的介绍,有机会这个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再深入的谈民国仿。
 
  宜兴仿
 
  谈紫砂的仿品我们自然不能离开宜兴仿。因为宜兴是生产紫砂壶的发源地,它自古就仿,现在也有仿,现在仿紫砂壶呢,宜兴有宜兴的仿品的特点。紫砂我们说要鉴别他的真伪,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看看这个壶本身有没有做旧,你要了解做旧有哪些手法。
 
  根据我自己个人的考察经验,我去过宜兴,拜访过有很多作伪的作坊,就是指做假紫砂壶的这些作坊。看过他们怎么做旧,其实说出来就是,紫砂壶的作伪那也分三六九等,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都是私人作坊,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拿手绝活,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缺陷。比如说这家他做造型做的特别好,比如这家刻款刻得特别好,那家做旧做的特别好,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但又有自己的缺点。
 
  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如果把宜兴每一个作伪的高手联合起来去做一批假壶,那可能会比较“杀人”(意思是可以骗过很多内行人),但是偏偏这些作伪的人都是把自己的绝活秘不示人,甚至他们都沾沾自喜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以致更加有趣的事发生了,是宜兴人做的这些紫砂壶仿品,连宜兴人都被打眼了。
 
  这个是比较搞笑的。因为这些仿伪的人有时候非常神秘,而他们做好之后送到外面去卖。那么宜兴的人又从外面买回来,比如送到欧洲啊送到日本,然后拍卖会上,结果宜兴的买家藏家行家,从外面又买回来了。
 
  谈到紫砂壶做旧的手法呢,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有一种用皮鞋油做旧的茶壶。就是说有一些茶壶做好以后,为了要让它有一种陈旧感,就是有种老旧感,就在壶上面涂了皮鞋油,然后就是把它弄得脏兮兮的,看上去很旧的感觉。这个手段现在已经很少人用。
 
  今天皮鞋油壶很少见。我曾经在马来西亚某个国宝帮家里看过一柜子的皮鞋油的壶,我觉得比较搞笑,各种造型的壶一种颜色一种包浆,一种做旧手法,那么这个人也傻得透顶了。
 
  今天宜兴的作伪,他们的做旧方法有哪些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一种是用烤茶渍的方法。把一些茶水涂在茶壶的表面,这种方法就是他们用烤箱,把做好的仿品放进烤箱里面加温,加温以后把壶取出来,用个刷子把茶渍涂上去,使然后再反复这个动作,那个壶上面就会烤上一层茶渍。这个烤茶渍的手法有些是用烤箱,也有人用挂炉烤鸭的方法烤的,就是做了个挂炉,像挂烤鸭一样挂了很多壶,然后一勺勺的茶水泼上去,那个壶上面就会染上一层茶渍。这两种方法都是叫烤色。
 
  烤完色以后,有些为了要加强陈旧的感觉,就是老旧的感觉,会把茶壶泡在淤池,或者用一个水缸,用污水浸泡,污水浸泡也是一种做旧的方法。曾经有一个宜兴的行家,大家给他取个外号高包浆,就是因为他做包浆水平很高,他的家有很多水缸泡了很多假壶。据说他半夜起来或者早上起来撒尿的时候,就直接尿进那个缸里...
 
  作伪的方法层出不穷,很多手段很有趣。有些壶做完以后,它还放在屋顶上去暴晒。暴晒的效果就是像那个屋瓦一样,刚烧出来的屋瓦有火气,紫砂壶刚烧出来也是有火气,为了让他退火气,就放在屋顶暴晒。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化工材料浸泡,这个有毒的,这个比较害人。
 
  前面刚才说的各种作伪,有很多都很脏,超乎正常的脏。有很多紫砂壶都是正常使用,其实不应该太脏,甚至有很多老壶是为了要再度使用,都会把它洗得很干净,然后这样才可以冲泡。如果你买了一把老壶,清洗的过程,他发觉他的那个壶上的污渍特别难清洗,那么你就可以怀疑这把壶不对,因为真的老壶其实是很容易清洗的。
 
  福建仿
 
  谈到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个福建仿 。什么叫福建仿呢?我在以前去过的福建漳浦漳州一带,因为漳浦漳州附近地区,他们的民俗上都习惯把紫砂壶作为陪葬品。所以漳浦一些大户人家的墓葬都有紫砂壶的出土。
 
  过去台湾人紫砂壶热潮的时候,从漳浦买了很多出土壶,卖到台湾去,然后后来出土的这些老壶越来越少了,数量少了以后,台湾的那些壶贩子就为了还可以继续做生意,在福建漳浦这个地区组织了一些工手,然后把一些陈化的朱泥料放到漳浦去,然后对着一些出土器实仿实作伪。
 
  而这个作伪的水平很高,因为他们都是对着一些标准器,实仿实的,这些工匠主要研究古代的这些地区功夫茶具之类的茶壶的成型工艺,所以作伪的手法非常高明。而这些作伪的手法跟宜兴人的作伪方法不太一样。因为功夫茶具的成型法,和宜兴的当地紫砂壶的制壶工艺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宜兴的仿老壶都是当代的成型法,也就是说民国七大艺人,顾景舟这一代的老艺人传授下来的做壶的技法,跟清三代的一些功夫茶具成型法有点不一样。所以说宜兴仿朱泥壶仿不像,漳浦人对着出土的标准去仿伪的水平很高,我看过实地考察过,确实仿的很好的,经过做旧,确实杀人!
 
  我去福建漳浦考察的时候很有趣,拜访很多号称卖出土壶的贩子,有些壶还带着泥巴,最后我还是辨别出是仿的,因为印款不过关。好在我学过篆刻,很多时候我是通过印款辨别出真伪,这点是他们的弱点,也是我觉得紫砂壶作伪很难攻克的难题。
 
  福建仿很有趣,他们也是有做旧。有些就是化工做旧的,前辈有个传说,有一个很有名的做福建仿的组织者,作伪过程中吸进了太多有毒的气体,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有些出土的壶也是新入土再出土。
 
作者:未知
日期:2023-09-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