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彩釉的呈色机理介绍如下:
钧瓷彩釉的呈色是很复杂的,因为色釉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坯体形成一体的,并且需要经过入窑烧成才呈色,所以从原料的选择配合比例、粉碎程度,到釉的厚度、坯体性质、烧成制度等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窑工常说:“一釉、二工、三烧成”,“生在成型,死在烧成”。釉的颜色是由元素的着色引起的,最常用的着色氧化物有铜、铁、铬、钴、锰、铀、锑、钒、镨、钕等氧化物,还有金、铂、铱等元素的单质和镉的化合物,这些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从元子序数钒起到元子序数29铜止,还有原子序数白57到71的稀土元素,这些元素的外围电子结构,决定了外围电子容易跃迁,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将这些着色氧化物与其它物质混合烧结,形成稳定的色剂即色料,色料与釉的其他原料混合,施釉烧结,从而使钧瓷制品五彩缤纷。对于陶瓷制品,特别是美术陶瓷釉的颜色是特别重要的。在颜色釉中,失透釉、无光釉和结晶釉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乳浊釉可以说是光泽失透釉,无光釉就是在釉的表面布满微小的结晶体,而不是透明或半透明的釉,结晶釉就是所生成的结晶,一般用肉眼看出来的釉,色彩缤纷的颜色釉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满足了人们对陶瓷美的追求和美的艺术享受。
1、釉在陶瓷器上,除了给陶瓷器一付强韧的无渗透性和卫生容易洗涤的表面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是有广阔的色调范围,包括种类、浓淡、光泽以及耐久性等,釉内颜色可能起因于粘土泥浆,釉下彩的彩色透过透明釉而出现的,或者是金属氧化物溶于釉中而着色的,这是最普通而且是最特别的釉色,釉还可以藉覆盖在表面上的玻璃涂料而着色,诸如釉上彩或闪光釉等,有些金属氧化物诸如铁、铜、锰、钴等都是很容易溶于玻璃中,给以特别的色调,用作釉的着色剂,只有几个氧化物可使釉的组成着色,氧化物的用量涂施方法,以及烧成情况等变化无穷,而且实际上可以制造出无穷的颜色,正因为如此,使釉的研究引人入胜。
2、液——液不混溶性赋予历代名瓷迷人的艺术风彩而使人倾倒和叹服,吸引着许多中外陶瓷学者和收藏家刻意以求,孜孜不倦的探索着这幽幻的艺术迷宫,不断揭示着其中蕴藏的奥秘,而不断地闪耀着现代的激情和欲望。与此同时,新的现代分相釉锆磷质低温分相釉已研制成功,铁红是属于分相析晶釉类,其余则属于单一分相釉。
3、钧窑蓝色乳光釉属单一分相釉结构。钧釉其结构特征是在连续的基质相中,均匀的分布着孤立的球形小滴,这种分相的小滴的多少和尺寸的大小明显的影响着这类陶瓷釉的艺术外观,钧窑釉的分相孤立的小滴平均尺寸为100μm左右,个别小于60μm,部分170μm,符合瑞尔利散射条件,因而对短波的兰光具有较强的散射作用,这使得这类釉带有美丽的兰色乳光。
4、陶瓷颜色釉能产生色彩,主要是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造成的,太阳光是一种包含各种波长的复色光,人们所能见到的是波长介于0.77——0.397微米的光,即在光谱所能显示的赤、橙、黄、绿、青、兰、紫七色光,不同的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颜色,人们所见到的就是物体所散射出来的光。例如一件绿色的花瓶,它对绿色以外的其它光线吸收能力很强,对绿色光基本不吸收而产生散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绿色。换句话说,当太阳光(灯光、火光等光源)照射到绿色花瓶上时,只余下绿色光散射到人眼里,使人看到花瓶是绿色的,其它光则被花瓶所吸收。各种金属元素的离子或粒子都有发色的本能,陶瓷颜色釉就是利用某种金属元素的粒子或化合物作为着色剂来呈色的。我国古代颜色釉最常用的颜色釉着色金属元素有铜、铁、钴、锰等,其在不同烧成气氛中的呈色.如下表:
陶瓷颜色釉的呈色,特别是高温颜色釉的呈色非常复杂,要使其充分显示出某种色调,必须从各方面注意。因釉料的化学组成、烧成气氛、烧成时间、烧成温度、颗粒细度、微量元素及烧窑时间的操作方法,坯体在窑中摆放的位置,甚至气候等均有影响,忽视任何一环,都将达不到目的。故《陶录》卷十载:“瓷器固需精造,陶成全赖火候,大都窑干、坯干、柴干则少折裂色晦之患,土细、料细、工夫细则无粗糙泽斑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