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陈鸣远壶为什么如此珍贵
 普洱茶
 
  陈鸣远壶为什么如此珍贵?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陈鸣远是何许人也?这把壶为什么珍贵?吴际告诉笔者,陈鸣远是清朝初期的紫砂壶大师,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代宗师,出生于紫砂壶世家,祖籍江苏宜兴。其作品极具文化和艺术价值,被紫砂壶界视为经典。
 
  他所制茶器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做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紫砂壶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紫砂壶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并进入艺术殿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
 
  再有,陈鸣远在壶形上也善于创新。你看: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等多有生活情趣!让人爱不释手。吴际说,他把自然壶形在明朝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形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紫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被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
 
  他多才多艺,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鶿菇、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等,无不栩栩如生,精妙绝伦,把果蔬的自然生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难怪当时有“海外竟求鸣远碟”之说啊。
 
  吴际先生如数家珍地说,陈鸣远所制的作品被许多博物馆珍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南瓜壶为东陵瓜壶。该壶引人入胜的地方是瓜形身筒上的“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的诗句。刻款楷书“鸣远”,铭“陈鸣远”阳文篆书方印。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四足壶,壶身铭“且饮且读,不过满腹”。
 
  现藏于苏州市文物商店的莲形银配壶,壶身铭“资尔清德,烦暑咸涤,君子友之,以永朝夕。”通高8厘米,壶身呈莲蓬形,鼓腹下部渐收敛。壶身四周饰八片宽体莲瓣。壶嘴短,饰荷叶纹。壶盖面上以六颗莲子装饰在圆形钮四周,钮和莲子均能活动。壶盖和壶口结合紧密。壶肩部装有一藕节形的银配。在壶身一莲瓣上刻有铭文,并列有陈鸣远名款及二篆书印“陈”、“鸣远”。
 
  还有现藏于宜兴陶瓷陈列馆的松段壶;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调杀蚕桑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漩涡纹瓜形壶。其他还有一批清供雅玩,由国内外文博机构及私家收藏。
 
  陈鸣远作品存世稀少,仅数家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幸存有记载的十余把壶,拍市也仅仅见过3次:南瓜壶842万港元成交,三足圆壶246万元人民币(6.1935, 0.0000, 0.00%),拼砂梅桩壶358万元人民币成交,且都是十多年前的价格。近年来未曾有陈氏壶上拍卖市场,可见其珍贵和藏家的珍惜程度。
 
作者:未知
日期:2023-09-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