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的技艺与技法具有强烈的外向性特点,其代表性的化妆白瓷制瓷技术,以及刻划花、白地黑花装饰技法传播至许多国家,促进和影响到许多国家陶艺的发展进程,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陶业所认同与接受。磁州窑的产品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到达东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尤其是对日本陶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和陶瓷商品生产基地,窑址在河北邯郸,烧造大约自北宋中期开始,产品釉色以白、黑为主,也烧造三彩等。其装饰手段丰富之极,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被称为白与黑的艺术。产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市井风情,是中国老窑口中民窑的代表。不仅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国外的陶瓷也有重要的影响。
磁州窑的技艺与技法具有强烈的外向性特点,其代表性的化妆白瓷制瓷技术,以及刻划花、白地黑花装饰技法传播至许多国家,促进和影响到许多国家陶艺的发展进程,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陶业所认同与接受。磁州窑的产品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到达东亚、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尤其是对日本陶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东亚地区
1、日本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之间有着2000多年的科技文化交流史。日本在其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曾深受中国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民族自古酷爱陶艺,对陶瓷艺术有着特别的爱好,是目前世界上陶瓷器消费量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磁州窑产品携带有一种素朴的美感,加之丰富的器型与优美的纹饰,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欢迎。
日本各地有许多博物馆与美术馆,收藏有多达万件以上古代磁州窑作品。其中有梅瓶、瓷枕、龙凤坛、红绿彩碗、天目、三彩花瓶等一大批磁州窑精品。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静嘉堂文库、松岗美术馆、五岛美术馆、梅泽博物馆、大和文华馆、冈山美术馆、永青文库、箱根美术馆、白鹤美术馆等收藏有磁州窑精品56件,其中宋磁州窑作品19件,金代磁州窑作品37件,另外还有元、明、清时期的磁州窑精美作品多件。目前日本的磁州窑研究居于国际领先位置,这与日本对磁州窑的丰富收藏密不可分,也由此培养出一批经营较高水平的研究者队伍。近百年来,日本各地不断举行磁州窑展览。磁州窑研究也不断推出新成果,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精美的磁州窑图书。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磁州窑艺术的珍视和喜爱。(来自人民网)
磁州窑白化妆技法、白地黑花、黑釉天目茶具以及红绿彩装饰技法对日本陶瓷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早在十二、十三世纪中国磁州窑纹样中就出现大量的莲花、菊花,以及松竹梅纹样。在日本十五、十六世纪时的五彩瓷中也大量绘出莲花、菊花、松竹梅等纹样,这显然受到中国瓷器包括磁州窑装饰的影响。目前,在日本的一些瓷器商店里,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许多绘有莲花、菊花、松竹梅纹样的瓷器产品,其渊源最早来自磁州窑,说明即使现在的日本国民仍然很喜欢磁州窑风格的陶瓷产品。
磁州窑装饰纹样异彩纷呈,具有浓郁的时代风格与地方特色。器型实用耐用、纹饰图案新鲜活泼,富有浓厚的民间情趣,装饰题材与内容融入各种文化艺术内容,因此也多为日本平民百姓乃至贵族阶层所喜闻乐见。宋、元时代中国宗教呈现多样化形态,儒教、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等均很兴盛,磁州窑技艺非常容易进入日本等宗教文化圈的国家与地区。
2、朝鲜半岛
古时朝鲜被称为是“朝日鲜明”的国度,自古和中国交流频繁。中国的文字、文化艺术、建筑与瓷器对朝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朝鲜自公元9世纪中叶起开始输入中国瓷器。宋元以来两国贸易频繁,仅高丽朝向宋朝派遣使臣达30余次,宋代使臣也不断回访。中国的瓷器、茶及绢输出到高丽。在朝鲜半岛的很多地方均发现了大量的宋代中国各窑口的名瓷,其中就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纹饰梅瓶。
1976年韩国新罗道新安郡海底沉船,打捞物中中国瓷器占90%以上。其中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龙凤坛、白地褐彩花卉纹罐、黑釉双耳罐等产品。在韩国的高丽古坟中出土许多磁州窑的瓷器制品,被收藏于首尔国立博物馆。有白地黑刻梅瓶、红绿彩碗、翠蓝釉下黑花牡丹纹样坛及翠蓝釉下黑花瓶等。古代朝鲜模仿了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生产出“绘高丽”系列的瓷器制品。
二、东南亚地区
1、泰国
泰国是东南亚国家,其居民许多由中国南方迁徙而去,一些泰国人具有中国血统。如包括泰王及前总理他信都有中国血统。中泰友谊源远流长,在陶瓷交流方面也留下许多佳话。元时,泰国国王到元大都访问,请求元朝皇帝忽必烈派磁州窑陶工到泰国帮助生产瓷器。这样泰国也开始生产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制品,如化妆白瓷、白地黑花瓷器等。在泰国北部的古陶瓷中,苏库泰陶器中有一些器型、纹样和磁州窑极其相似的制品。据说这是12-13世纪从中国聘请来的陶工生产出来的制品,显然受到了磁州窑的影响。
2、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博物馆中收藏有大量的磁州窑作品,多系当地出土的磁州窑元、明时期的产品。如白地黑花龙凤坛、红绿彩兔纹大坛等。在印尼的雅加达国立博物馆,收藏了从印尼各地收集来的中国陶瓷多达二千件以上,其中也有元、明时期的磁州窑制品。在苏拉威西附近的岛上出土的白地黑花褐彩龙凤坛,及波尔奈奥西部萨拉瓦克发现的白地黑花上装饰红彩的画有兔纹的大瓷坛等,给人印象很深。
另外在玛佳珀依德王朝遗址,发掘出元青花瓷片及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片,其中两片瓷片还施了美丽的翡翠釉,这是14世纪磁州窑的制品,类似的瓷片在雅加达博物馆也有陈设。
三、西亚
伊朗,古称“波斯”,位于中亚腹地,南靠波斯湾,是古代东西方海路交通的要道。中国与伊朗是世界上两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记载:两国的交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就已开始,继西汉的张骞奉命向西 “凿空”后,汉朝使臣也已到达安息(安息即古伊朗)。唐代与外国的交通共有七条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安息道”。中国的造纸,蚕丝、制瓷、指南针等对伊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伊朗的宗教、农作物、金银器等也在那时传到中国。
伊朗人民特别珍视中国瓷器,中国瓷器称为“秦尼”,并且伊朗历代帝王都大量地订购中国瓷器。伊朗东部的内沙布尔遗址出土有中国越窑青瓷罐,在中部的雷伊遗址出土过越窑内侧划花钵残片;最著名的要数古代港口席拉夫,它是近年来出土中国陶瓷的重要遗址。在这些中国陶瓷的遗址中,出土了带有磁州窑装饰风格的白地梳篦纹装饰的瓷片,应系宋金时期的磁州窑产品。
四、非洲地区
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扼红海和地中海咽喉。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著名的古城遗址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位于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曾经是联系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枢纽,20世纪70年代,国际著名瓷器学家曾在此考察,发现大量的中国瓷器碎片。
埃及从9世纪前后就源源不断地进口中国陶瓷,自1912年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古陶瓷学者对福斯塔特遗址进行发掘以来,共有六、七十万片瓷片出土,其中有一万二千片中国陶瓷,时间跨度从中国唐代到明清时期。其中就有磁州窑风格的白地刻花、剔花纹样产品,对当时埃及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明习惯产生了积极影响。
另外在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岛,出土了长约7厘米的磁州窑白地褐彩瓷片。
磁州窑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对国外产品的输出、制瓷技术技法与文化艺术的传播,对世界陶瓷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