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紫砂作品中,一类紫砂壶制作最难,它叫掇球,这壶看起来非常简单,就凭借几个球形的堆垒连接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美物。
“掇”有拾取、选取、获取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义,因此掇球,实际上就是将选取若干球状体并将其按一定规律,美学法则连接起来,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先虽然数学方面的成就不及希腊,罗马那些人,但在艺术方面的创造绝对是高人一筹的,掇球壶就是其中一例。
掇球壶
精妙不凡的掇球三变
在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名人名作展厅里,陈列着三件“掇球壶”,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这三件造型有别的“掇球壶”,由紫砂历史上三位名匠所做,代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风格。
邵大亨创制了“掇球”壶。清▪高熙《茗壶说》载:邵大亨“善于仿古,每专览前人名作,辄心揣手摹,得者珍于璧,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壶盖略呈拱形,其身小于半球,壶钮呈圆球状,整件作品雍容大度,壶风刚正。
道光至同治年间,与邵大亨同样为宜兴川埠上袁村的邵友廷对大亨掇球进行大胆的艺术处理与再创作。“友廷掇球”在壶身与壶盖的连接部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使得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身略显扁圆,壶口设计放大,壶盖则更显半球状,壶钮球形更圆,壶把更显张力。
从造型的美学角度来看,整体壶形较之“大亨掇球”更显饱满之气,但是依然秉承了“大亨掇球”壶身势雄气沉的特点。
把掇球壶造型审美效果与壶风气韵发展到极致的当属“寿珍掇球”。程寿珍为邵友廷养子,承其家学,形制尚朴素。他的掇球壶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加以更为精妙的艺术处理:使得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真正的三“球”重叠之势,尽显“掇球”之奥义。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那些洋人一眼看到程寿珍的《掇球壶》,好像亮起了一盏灯哇!中国人真了不起,最简单的球状体经过他们这么一组合,就变成了最美的器皿!因此一致投票,给以了头等金奖。
那一年人们奔走相告,祝贺程寿珍的掇球壶获得殊荣,程寿珍兴奋异常在壶底铃上“冰心道人”和“八十三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品展览会曾得优奖二十四字阳文纂书印款,以此赠送有关人士。
1932年此壶又获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一把小小掇球壶数次得奖,足见其魅力无穷,也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青睐。
二
掇球壶的美学之韵
我们通常认为,对一件紫砂茶壶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是因人而异的,她与个人的审美习惯有关,有的人喜欢坚挺,有的人喜欢圆润,各有所爱。倘若一件作品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好评,那肯定在方方面面都于大众审美产生共鸣!
学过美术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美学,无非就是比例、平衡、气韵、节奏、对比、连贯、协调、呼应这些元素的运用,要在一件作品中能融会贯通,用好这么多艺术元素,确实是不简单。
形体主体均衡美
把虚实比例的美
壶体的黄金分割美
形体的视觉比例匀称总能给人带来好感,这种大头大脑的壶若没有合理的搭配是不可能好看,该壶是利用了黄金分割法将纵、横进行合理配置,让人看了笨中见巧,粗中见妙,具有黄金律关系的壶颈与壶盖座落在具有黄金律标准的形体上合情合理,视觉产生好感是当然的。
壶口与壶身比例美
壶身与壶口的关系不但影响着整体视觉美感,也影响着使用美感,图中E为壶口最大直径,E2为壶体最大直径,两者比例关系近似0.618黄金律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