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一千年前,诗人刘禹锡收到朋友寄的茶,在夜间煎饮,月光照在茶杯中,茶汤色泽清亮,茶烟蒸腾飘渺,情境好似仙域。千年之后,你从罐中轻取香茗,煮水冲泡,摩挲杯壁纹饰,陶瓷朴素,玻璃剔透,竹木典雅,几分情趣,几分艺术质感,尽在其中。
选择一种茶具,选择一种生活,茶室中的壶罐杯碗,都是富有灵性的纯泥净土,在入主茶室前,它们从山岩中脱颖而出,被匠人捣碎塑形,在窑火中烧出中国胎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看那渐变梦幻的色釉,神秘烂漫;“白如雪、润如玉”,感受如脂似玉的质感,温文尔雅。
“彩”:人茶合一,韵至心生
明人刘源长《茶史》言:“茶之妙有三:一曰色,二曰香,三曰味。”茶之香气,是干茶或茶叶冲泡时散发出的气味,人闻之神智清爽,心旷神怡。据专家介绍,迄今为止,茶学界已辨别出大约650种茶香,缓缓吸入鼻腔,可谓是沁人心脾的嗅觉美。
然而,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易吸湿受潮,产生霉变,茶香极易挥发,愈是清香名茶,愈难以保存。
古时,人们用陶瓷罐藏茶,如果说品茶之地是“茶空间”,那么,放置茶叶的盛器何尝不是另一个“茶空间”?
雨眠直茶叶罐
(12×11.5cm)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霸业一壶茶”,一片嫩叶经热火烘烤、粉身碎骨的磨砺之后,才能百炼成茶,留下淡淡的苦涩清香。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水考验,爱茶之人也经历过岁月洗礼,豁达心平如水,睿智大气如星空,海纳百川容万物,无欲则刚尽超然。
就像茶室中的窑变茶罐,斑纹点点,无言有形,宛若天工,稳如泰山,其内守护纯茶的浓香四溢,其外赏观画意万千,它是贮存茶叶的绝妙家所,更是窑变交织的艺术臻品。
星辰尖顶茶叶罐
(13×12.5cm)
所谓“窑变”,是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变化,釉料在陶壁肆意流动,其形绚烂幻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万马奔腾,它是泥火釉的涅槃杰作,演绎何种条纹斑点全凭天意。
《景德镇陶录》云:“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茶器承载着自然宇宙,无论是打开茶叶罐的一瞬间,还是冲泡茗茶的一刹那,扑鼻而来的都是茶山上的草木雨露,每次开罐、每次取茶、每次闻香,茶叶如自由飘舞的彩带,奔放舒展,在杯中释怀,闻之品之,韵至心生。
桑染茶杯
(高:8.5cm,肚径:8cm)
“纯”:如脂似玉,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是中国最早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效应的瓷器种类,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被誉为“中国瓷器之上品”。
与其他白瓷不同,它的表层从来不作颜色装饰,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创造出轻柔流畅的造型,给人以清澈、素雅的纯净之美,在国际上享有“东方艺术”的盛誉。
斗笠杯
(口径:10.3cm,高:4.6cm)
德化白瓷始于宋,盛于元、明,素有“世界白瓷之母”之称。自宋代始,德化陶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品;明代时,德化白瓷以“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特质驰名中外。
细观之,其胎骨细柔坚致,带有晶莹光泽,俗称“糯米胎”,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紧密结合,手感剔透光滑,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声音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铿然作响。
莲花杯
(口径:7.2cm,高:6.8cm)
德化白瓷的问世,在瓷坛引起巨大反响,国内鉴赏家称赞其“似定器无开片,若乳白之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功劳在于其原料,它由含有6%氧化硅的瓷土制成,其中铁、钛等杂质较少,烧成后玻璃相较多,因而釉面光滑,导热性差,又因施过白釉,表面没有气孔,器体不吸收茶香,非常适合泡茶。同时,它也不像玻璃、金属茶具那样烫手,可有效避免茶客品茗被烫伤。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每件气韵生动的白瓷背后,都彰显出德化瓷艺的精湛高超,依靠其独特的窑炉烧造技术,烧出陶泥的油脂,不施彩料却栩栩如生,呈现莹润如玉的自然美,使之成为永不凋零的艺术珍品,屹立于世界白瓷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