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传世”一词,向来有着很深的情节。一座老宅,一件家具,一块美玉,又或者只是一样小小的俗物……
它们通常有着稳定的物理性质,和极高的精神强度,饱含着心血、期望、嘱托……书写世事沧桑,辗转几代光阴,在寻常或者不寻常的日子里彰显出它们的性格和命数。
中国人倾情而虔诚地交付着传世之宝,仿佛是在交付自己。紫砂壶,同样可以传世。如果我们温习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作为寻常的器皿,紫砂壶和其他坛坛罐罐一道,都具备了日用的传承惯性。
尤其时至今日,它被时代和历史赋予了更多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壶可以传世?无非从泥、工、形、款四个方面评析。
泥
色不艳,质不腻
首先,好泥是一把好壶的基本要素。市场上的泥料分为紫泥、红泥、段泥……以及炒作的真假难辨的各种泥料。
鉴别途径为眼观、手触、泡养,正宗的宜兴紫砂泥料烧制后具有双气孔结构、吸水率高、透气性强,并且“色不艳,质不腻”,触摸时如豆沙般舒服,用之泡茶,色、香、味俱佳。经久用、久养之后,脂润、玉莹,不温不火之韵正是好泥给予的绝妙享受。
工
板凳要坐十年冷
接着说工,“板凳要坐十年冷”说的便是这手上的细末功夫。制壶的工艺看似简单,其实繁复,所用工具不下十余种,且多为自制,因泥因形施材,各有讲究。
每一把壶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得一整,再慢慢品读点、线、面。看他明针功夫是否到位,交合线转折是否利落,壶面加工是否干净……
说到底,紫砂壶终究是手上工艺,无半点方便法门,也来不得半点忽悠,唯有稳扎稳打,熟能生巧。
形
形佳者妙手慧心
再看形,泱泱六百余年紫砂,造型多如过江之鲫,除却传统器,流传后世者又有几何?
世人谓壶,说那光器怎样沉稳大度,花器怎样妙趣横生,筋纹器又怎样的严谨精巧,而不论作者技艺风格、学问素养、精神追求,大谬也!试问,若技艺平庸,学问碌碌,精神委顿,还如何沉稳?如何妙趣?如何严谨?形佳者,非以流派定高下,而全凭作者妙手慧心。
紫玉金砂和书画翰墨的结晶
最后是款,款指镌刻在紫砂壶上的诗词书画及印款。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
书法、绘画、金石,使清净素雅的紫砂壶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紫玉金砂和书画翰墨的结晶。刻画周到,意蕴隽永,不喧宾夺主,方是珠联璧合,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
玩壶藏壶,不拘泥,方得其中真趣。一壶在手,便是一段妙缘,便是一段往事,何来传世价值?无他,自己喜爱,好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