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的脖铃声声远去,山歌却从未断绝,“阿维人来阿维人,烤罐苦茶献祖坟……阿维山中好地方,茶树成林满山岗……”
即便在云南,“茶树成林满山岗”也依然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啊!
阿维,你究竟在何方?
我听闻你的祖先崇拜着茶的图腾,他们迁徙的脚印都让茶树生了根,茶是他们与神通灵的圣物,种植茶树,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护。这里,连栽培的茶树都有上千年树龄,这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这里的历史,就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见证了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采春茶前,他们要向茶树王进香、朝拜,盖新房要洒“土地茶”,挖房基要垫“奠基茶”,竖房架要挂“上梁茶”,定婚要送“提亲茶”,求婚要送“定亲茶”,茶,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生活。
海拔2800米,山下是神舟渡,对岸是无量山,天然野生,半野生,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最老树龄2400年以上,分布在12400平的山地,36个自然村寨散落其间,大叶茶种最佳的生长环境。
阿维,是今天临沧云县漫湾镇白莺山的古称,因常年白莺飞聚而得名。
白莺山,“忙怀新石器文化”核心区,4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1057年,濮人部落就曾助武王伐纣,并将茶当做土特产进献武王,濮人正是现今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他们也是最早的茶文化传播者。
世代生长于白莺山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古朴与纯真,为这些深藏在澜沧江中游大峡谷西岸的乔木古茶,命名了十二个树型:本山茶、黑条子茶、大叶本山白芽口茶、二嘎子茶、勐库大叶茶、勐库小叶茶、白芽子茶、藤子茶、贺庆茶、柳叶茶、豆篾茶、红芽茶。
本山茶,是野生茶在驯化为人工栽培型茶的一个中间品种,属于过渡型品种,最大的树龄有2000年以上的,入口即甜润,茶味淡,茶气足,苦涩感都很轻,还十分耐泡,对于不喜欢苦涩味的人来说,接受度很高,只是不常喝茶的人容易引起饥饿感,喝惯了茶的人喝多后也会有饥饿感,品饮要适度。
二嘎子茶,是人工栽培的前几代,山野气比之本山茶,要稍稍淡一点,有微微的苦涩感,但回甘较好,挂杯很香。
白芽子茶,因芽白显毫得名,所以外形也比较漂亮,树龄多在200—500年左右,香气又比二嘎子茶稍弱一点点,喜欢饮淡茶的朋友应该会喜欢这款茶,如果是一早饮茶的话,这款淡茶也比较适合肠胃的接受度。
黑条子茶,不可多得的高海拔古树茶,蜜糖香型,香气比较持久,苦味重,但生津极好,同时,它可以算是研究我国茶叶起源变化的一个活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