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老司机带你瞅一瞅另类奇葩紫砂壶
普洱茶
最近在旧仓库淘了几套镶锡紫砂壶,据说是80、90年代销售给外国游客的旅游工艺品,种种原因埋没在潮湿昏暗的仓库几十年。本来精致的外包装盒已经被岁月锈蚀得不成原形,层层保护的壶们、杯们、盘们,该好好地拿出来晒晒不是?
镶锡工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镶锡工艺最早起源于唐朝的曲阜地区,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朝的时候已经颇为兴盛。镶锡紫砂茶具的成型经过设计、制板、选料、裁剪、成型、焊接、整形、抛光、雕刻、再抛光等十几道工序,精工细制而成。先按照器皿的不同造型和要求,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吉祥纹图制成锡制图案,镶嵌在紫砂茶具上。锡的白色与紫砂的紫红色泽相映生辉,给人以古朴、高雅的特色风格。
作为老紫砂壶中的另类,包锡镶锡在紫砂壶历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聪明智慧的艺人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技艺,将金属与紫砂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物体完美的结合,使其成为美奂美仑的艺术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遗留在桂林仓库的这一批包锡紫砂壶,壶身是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生产的黄龙山原矿泥料紫砂壶,由山东威海包锡镶嵌工艺厂包锡。80-90年代,桂林作为最早开发的旅游城市,这种锡包镶嵌紫砂壶主要销售给外宾,收入不高的桂林普通老百姓是消费不起这种奢侈品的。
埋没在仓库的紫砂壶,长时间得不到滋润,壶身透出一副枯渴的状态,但由于泥料好,随便给口水,就迅速恢复润泽了。
从这两把壶,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同样的泥料,右边的这把壶只用清水煮过一道,养了两三天;左边的壶用茶水养了10天,润了很多有木有?
 
这是部分壶的底款。八十年代在宜兴紫砂二厂当学徒的紫砂艺人现在早已是国家级的助理工艺美术师以上级别的工艺师了。
说起紫砂壶的镶嵌与包锡自然离不开威海卫。
锡镶,是威海本地人所熟悉的一种手工制作工艺,威海的锡镶茶具也可谓是久负盛名,紫砂茶具或者陶瓷茶具,经过锡合金图案的镶制装饰,平添了一份华丽和贵重,自它产生便是使用、馈赠的上好佳品。这种手工艺早在清末时的威海卫便有出现,并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强租威海卫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名声远播东南亚以及欧洲。目前也是威海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威海人熟悉锡镶工艺,但是其制作工艺的复杂繁琐却很少为人所知。主要工艺流程是将锡合金通过金属冶炼、模具浇铸、手工镂雕等几个阶段制成各种图案,然后镶嵌到宜兴的紫砂茶具上,经过精心焊接、打磨和抛光,使其最终成为精巧美观的实用艺术品。早期的镶制纹样较多的表现为龙的纹饰,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占有首要的位置,是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这种全镶的紫砂制品,在当时的主要的销售对象是英国人,他们把威海卫的这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视为宝贝带回国,当地的普通百姓却是受用不起这样的奢侈品,即便有消费者,也只能是少部分的达官贵族,这使得在威海民间很难碰到遗存的老锡镶壶,因而更显弥足珍贵。
这些产品选取锡含量达到99.99%以上被喻为“绿色金属”的锡作为原料,使锡镶茶具色如银,亮如镜,温润略带珠光色,声如磬而独具特色。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及银后面的第四种稀有金属。它富有光泽、无毒、不易氧化、不易变色,不带有金属异味,而且具有吸收不纯物质的功效。以前在水质不好的地方,人们会把锡板放在井底来净化水质。因为锡容具有一定的测毒性。用锡制作的花瓶,可以使鲜花保持长久的绽放。因此锡器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美誉。实用价值得天独厚。又因物以稀为贵,故尽显其珍藏之价值。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9-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