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日本的文人壶——具轮珠
普洱茶
文人壶是指在文人尤其是有名的文人的参与,这是紫砂壶的魅力所在。
“近时有一种奇品、邦俗呼曰具轮珠、所谓小圆式、鹅蛋式之类也、形有大小、制有精粗、泥色有朱、有紫、有梨皮、小而精者、曰独茶铫、粗而小者、曰丁稚、而大概无款识、故不详为何人手作、或云不降崇祯、或云不升乾隆、议论纷纭、未有确乎析众诉者、予窃谓、粉本盖权舆于明代良工、而清人转传临摸(摹)、更逞奇 巧、必非一人一手之所能制、盖良工不苟作、若王氏之善画、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妙品所以不多也、兹壶予所传闻、殆将四十品、而目击者过半、但有大同小异 耳、其岂悉成于良工之一手耶、或有久匿于巾箱中、而清人新制不容疑者、或有经手泽揩摩、而彷佛明人所造者、似难辨而不难辨、故概论之、恐非明人之制、若彼不降崇祯之言、崇奖过当、而不升乾隆之说、虽不当亦不远矣、而其为器拙而密、朴而雅、流直而快于注汤、大小适宜有韵致、是所以盛行于世也、请者京坂好事家 渴望心醉、一覩兹壶、津津流涎、争购竞求、不惜百金二百金、必获而后已、至曰非获具轮珠者、难与言茗事、于是狡贾乘机射利、价比拱璧、甚有售伪物以欺人 者、呜呼好事之弊一至于此、玩物丧志、非言诬也。”
——奥玄宝《茗壶图录》
 
晚清至民国输日的具轮珠,可以说是宜兴紫砂在日本茶道文化和市场需求引导之下完成的一次摹古与复古。与其它外销紫砂器不同,具轮珠的输出是中华文脉和茶道思维在异邦相互撞击、融合的一次再延伸。
自九世纪末遣唐使荣西禅师将中国抹茶传入日本始,并在十五世纪末,由从师于一休禅师的村田珠光将茶与禅理、禅修、禅趣相结合,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 了“道”的地位,开山创立日本抹茶道,再由茶道宗师武野绍鸥、千利休补充完善和发扬光大,是所谓日本本土茶道。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 艺术活动。抹茶道提倡“茶禅一味”、“茶即禅”的“和、静、清、寂”的观点,参与的主体为日本的武士阶层。由于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认为日本本国所产的 黑色陶器,其幽暗的色泽自有朴素、清寂之美。所以抹茶道茶器多以“和物”为主,也就是日本本土制造的茶道具。
 
而直接导致具轮珠异花奇放的日本煎茶道,则发端于日本江户时期。在高僧隐元隆琦(俗名林隆琦)1654年东渡扶桑将中国明代的泡茶法带入日本之后,曾为黄檗山万福寺僧人的被誉为“煎茶道中兴之祖”的“卖茶翁”柴山菊泉,将自由精神,文人意趣与明式泡茶法饮茶趣味相互融合,奠定了日本煎茶道精神与形式的基 础。再经创立煎茶道花月庵流的田中鹤翁,小川流创立者小川可进等人的弘扬,最终确立了煎茶道在日本与抹茶道分庭抗礼的地位,并诞生诸多流派。日本煎茶道参 考批判日本抹茶道仪轨,以煎茶形式结合中国潮汕功夫茶俗,崇尚中国明代的文人风尚,以追求自由,不拘形式而被日本的文人墨客所喜爱。参与的群体亦以文人墨 客为主。焚香、挂画、插花、点茶,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四艺,均体现在煎茶道里。笔墨纸砚、印谱等亦成为茶席的装点道具。煎茶道尊重美,但不求繁复,崇尚简 洁,提倡“和、敬、清、闲”的理念。其与抹茶道“和、静、清、寂”一字之别的“闲”,明确了煎茶道文人意趣与抹茶道禅宗理趣的本质差别。同时,煎茶道对于 中国明代文人风骨和生活方式的推崇,连锁反应到对煎茶道具的选择——必以“唐物”(来自中国的器物)为最妙,也直接导致了具轮珠的复古之风与一壶难求。 “小圆式、鹅蛋式……流直而快于注汤”这些亦见于中国明末清初紫砂器的特征,在日本的煎茶道茶席上以潮汕功夫茶俗中的小容量茶器大放异彩,并结合日本文人 的审美取向,去工求朴,去巧求拙,追求拙趣和朴雅。以华丽的转身完成了具轮珠向明清高古紫砂茶器,和日本文人对中国明清文化的寻根与致敬。
作者:佚名
日期:2023-09-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