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由碗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亦称天、地、人三才杯。其盖喻天,托喻地,碗为人,术奇门遁甲之数。
相传,盖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盖碗,当然以江西景德镇出产的为上品。其碗盖呈碟形,有高圈足作提手,茶碗口大底小,有低圈足,茶托浅盘状,中心下陷,其下陷部恰好与碗底相吻合,三位一体,浑然天成,佐以诗画,把玩之则余味无穷。
盖碗,在四川最流行,无论茶馆还是居家,十之八九使用盖碗沏茶。自古巴蜀为茶之产地,饮茶之风渊源流长。至今,茶馆,茶艺馆尤盛。
冲茶一般使用四川特有的长颈铜茶壶,旧时,成都的锦春楼茶博士周大麻子的冲茶功夫堪称天下一绝,只见他身穿长袍,手持嘴长尺余的紫铜大茶壶,流星赶月般来到桌前,左手轻扬,一叠茶托脱手飞出,旋转着咯咯作响,似飞碟般几旋几转,准确地落到客人面前的品茗桌上,随之便是咔咔又响,客人发现每个茶托上都放好一只茶碗,不偏不倚,立在茶托的下陷部位中,动作干净利落,仿佛耍杂技一样。
四川的盖碗茶:一种生活方式
(“茶托”又称“茶船”,相传为唐四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
既之,他口中念念有词,移步后退,在离客人五尺开外的地方站好,提起大茶壶约与肩平,刷!刷!刷!开水如飞练一般涌出,若蜻蜓点水,一圈茶碗,碗碗冲得七分满,绝不会有滴水溅出。接着迅速上前,用手指轻轻一挑碗盖,盖到茶碗之上。新茶客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回事,茶便沏好。
老茶客则是眯起眼晴,享受着周大麻子举手投足带来的快乐,那才是一种艺术和美的享受呢!令人叫绝。
余生也晚矣,不能亲睹,仅听四川友人绘声绘色地讲起。十余年前又去成都,友人约我去茶楼品茗,步入大厅,绿色的植物一派生机,壁间挂着名人字画,令人赏心悦目,顿感心神得到净化。茶艺小姐在前引领上楼。我发现,连楼梯道也挂满了文人雅士的咏茶对联。来到这里,不雅的人也会雅起来……
进入包厢,又有一位身着绿色旗袍的茶艺小姐亭亭玉立地恭候着,伸手示礼请我们坐到檀木品茗桌前,舒适的藤椅,考究的茶具,令我十分惬意。
茶艺小姐二十出头,苗条俊俏,光彩照人。友人与她讲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她微笑着莲步轻移,踱了出去,片刻又引来一位穿绿旗袍的茶艺小姐,举止端庄,比先前那位略高,梳着高高的发髻,柳眉凤眼。她们每人手中均提一把长颈铜壶,侍立两侧。
友人告知,他特意请两位茶艺小姐给我表演。只见略矮那位,双手各提一壶,离茶碗约二尺左右远的地方,同时射茶于一只茶碗之中,且两股水流缓急一致,同注同收,美其名曰:二龙戏珠!略高的那位,提壶高举,站在友人身后,水流如飞瀑一般越过友人头顶,准确无误地落入友人面前的茶碗之中,不遗一滴,美其名曰:雪花盖顶!然后缓步后移,距桌面约三尺许,准确地射茶于碗中,称之为:仙人摆渡!正在我惊讶之余,只见略矮的那位,手提铜壶,站在我对面,朝我面前的盖碗射茶,水流如虹,准确无误地流入碗中,止七成满,提腕断水,且无丝毫水珠溅出。我睁大眼睛细看,情不自禁称奇,此乃是:海上飞虹!见技手痒,我握壶一试,茶水四溅,让两位茶艺小姐抿嘴微笑不已。
我国最大的茶馆在四川,四川最大的茶馆在成都,成都最大的茶馆是当年清代时的华华茶厅。该茶馆有三厅四院,可容上千人品茶,其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便可想而知了。
成都的茶馆历史悠久,店铺如云。如今,成都的茶艺业更是达到鼎盛,大小茶馆,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不必说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就是极偏僻的所在,也不难找到茶馆,且风格迥异。有传统的百年老店,展示着古老的茶文化积淀;有具有地方风情的竹楼;有沿街放上几张桌椅的快餐茶座,也有进门是假山,置以盆景,灯火柔和,布花木而挂字画,具名壶而品佳茗,豪华且清幽的现代茶艺楼以及源于台湾,倍受青年人喜欢的泡沫红茶坊,异国风情的欧式茶楼,日式茶楼……不一而足。
四川人对饮茶的兴趣,清晨四时许,饮早茶便开始了;直到月上中天,仍可见品饮兴致正浓的茶客,握杯在手,细啜慢饮,乐此忘返。茶客中有道骨仙风的长者,也有风度非凡的款儿,有风姿绰约的妙龄女郎,也有风华正茂的潇洒青年;有与情人对坐谈心而饮的,也有三二知己论道共品的……饮盖碗茶,展现了四川人独特的生活情趣,也铸造了成都的城市性格。也许四川人喜欢麻辣烫的原因,喝茶偏爱茉莉花茶,他们也许觉得绿茶,白茶太清淡,喝起来不够味。而茉莉花茶冲泡时,沁人心脾,品饮时,齿颊留香,回味绵长,这与川菜的浓香火烈相得益彰。
在四川成都茶馆,坐的是竹椅,用的是盖碗,冲茶是长颈大铜壶,别有一番情趣在心中,让我久久难忘。于是,自己也备了几套盖碗……
哦,四川的盖碗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