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紫砂”这个名词,最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提出,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而又精美的紫砂器。其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是由宜兴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清康熙紫砂胎珐琅彩茶具上已使用“康熙御制”官窑印,说明当时的宜兴紫砂窑已晋升为“官窑”之列。清雍正、乾隆两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屡次提及宜兴紫砂窑制品。如“雍正四年十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奉旨,此壶款式甚好,照此款打造银壶几把,珐琅壶几把。其柿形壶的把子做圆些,嘴子放长。钦此”。
精通茗饮品泉之道的乾隆皇帝,对紫砂器的热爱几近痴迷。从乾隆七年开始,宫廷就直接向宜兴定制有乾隆御题诗及烹茶图的茶壶和茶罐,代表着当时紫砂器制作的最高境界。有不少制作精良,描金彩绘的紫砂壶,如“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黑漆描金菊花壶”、“彩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紫砂八棱澄泥砚”、“凸雕双桃式水丞”等,与市井中常见的大众用品有着天壤之别。“乾隆描金御题诗烹茶图壶”,呈圆筒形,口出唇边,短颈,长柄,曲流,圆足。通体黄粉色砂胎,施朱红色陶衣。
宜兴陶瓷窑场,实属民窑,但只有紫砂壶艺较为特别。说紫砂壶为民窑产品,它却有标准官窑瓷器特点的款;说它是官窑,它却又从未出现过像景德镇那样设有督造官。宜兴紫砂壶的官窑款,除了康熙朝出现的“康熙御制”款外,还有乾隆朝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印章款、“乾隆年制”四字印章款。
近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明清紫砂壶艺中,展出了清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进入宫廷的宜兴紫砂壶。但大部分紫砂壶造型均为民间壶艺造型,只是装饰上有绝对宫廷风格,真正有宫廷风格特点造型的是那几件刻有“御题诗烹茶图”的紫砂壶。不仅做工细腻,整个造型与宜兴紫砂壶也有明显的区别。壶身呈圆筒形、直腹、方圆肩、二弯流、方环形把、凸形压盖、盖边与壶口边皆为方形、短颈,流、把与壶肩的连接处均饰有如意纹饰。圈足的处理,更是与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有所不同。尤其是壶腹两面的纹饰,是民间壶艺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