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逐渐为世人所熟知,不但因为它深刻的文化底蕴,更有的是关于紫砂泥的独特神奇之处,令人迷醉于期间的一份静谧。宜兴紫砂泥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其具备了宜兴紫砂陶严格的工艺要求。一般开采出来的泥料需要经过风化、洗泥、粉碎,加水润适和踏炼,然后放置在阴湿地方陈腐备用。朱砂泥的细腻柔滑犹如少女的肌肤,紫砂泥的栗色暗暗如石金铁,调砂泥表面沙子粒子若隐若现观似梨皮。这种独特的泥质,给紫砂壶注入了灵性!
紫砂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是一种脊性粘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甲泥矿中甲泥储量最多,紫泥、绿泥储量较少,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所以,紫砂的泥料,也只有在大量生产日用陶瓷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因为这种深藏于岩层下数百米深处的“甲泥”之中的紫泥,必须从甲泥中分选出来,没有日用陶的大量使用甲泥,紫泥也就无从取得。
关于“青灰泥”,历史上其实并没有这类紫砂泥,而是大家对烧成后偏青灰色紫砂泥的笼统称呼。
以前所谓天然的“青灰泥”,一般是由于泥料中含有杂质造成的;现在使用的“青灰泥”则大都为人工配制,是以段泥添加其他原料(如黑料等)调配而成。由于烧成后泥色为偏青偏灰色,呈现出质朴的美感,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喜爱,所以现在单独归类出来,称之为“青灰泥”。
总的说来,“青灰泥”并非真正的紫砂泥分类名称(泥料的称谓一般都是开挖的人叫出来的,“青灰泥”属于烧成后颜色,而非矿泥颜色┄参见徐立的《宜兴紫砂陶土矿源探究》),如果一定要归类的话,可以勉强算作是段泥的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