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窑变就是从瓷器的窑变概念引申过来的。当紫砂壶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颜色不一的现象。这不是什么特殊的工艺,而是因为没有烧好,没有烧到位,这是废品壶的标志。在旧社会,工艺欠缺时,窑工们有时候会烧制出这样的紫砂壶,为了避免被老板扣工资,他们会用稻草把这些没有烧好的壶包起来,再烧一次,出来的成品颜色会深一点,黑一点。所以这样的烧制方法并不是特殊工艺,而是二次补救。
后来,一些窑变颜色特殊的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窑变也就成了紫砂壶的一种装饰工艺,那窑变是什么呢,它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呢?
什么是窑变?陶瓷的窑变主要是指瓷器的窑变釉: 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收藏品中的极致。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久之,反而发现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的窑变釉瓷多被捣毁,至清时则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据《南窑笔记》载,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著名的如康熙朝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工艺品。
旧社会的古董铺有句话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这种现象,一般人称为“窑变”。
其实窑变的现象不仅见于钧窑,也见于其它窑口,窑变也不只表现在釉色上,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它的含义很多,范围颇广。烧造瓷器,凡在开窑后发现不是预期的形状或釉色,以至于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者,都可说是“窑变”。《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总而言之,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数种。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紫砂壶首先是造型艺术,其次紫砂壶的收藏甚至高端的把玩都应该以紫砂壶作品为主。而紫砂壶作品的颜色并不是主要的构成元素,制作壶的工艺美术大师也使其中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壶好不好,是否出自名师,然后再看是不是你追求的窑变壶。如果壶没有做好,窑变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