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茶痴”,经常泡在茶城里,那你一定会留意到,不知几时起一些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茶具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当你在佩服现今人们的奇思妙想之时,可曾想过早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吃茶”美器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唐时期饮用的茶大多是先制成茶饼,即首先将采摘的鲜茶叶放在容器中蒸,使鲜茶叶萎凋并去除一些水分,然后用杵臼将其捣碎,并拍制成团饼,最后是烤干,封存起来以备饮用。而饮用时又必须将茶饼加工成茶末,便于煮茶,因此研茶器便成为饮茶的重要工具。发展至宋代时期,饮用茶品多为饼、团茶,即把一种半发酵的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注以初沸之水,使得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沫。
据宋徽宗《大观茶论》载:“凡碾为制,槽欲深而峻,轮欲锐而薄。”说明当时的茶碾由碾槽和碾轮组成,碾槽深凹,但壁直,使茶能聚槽底;碾轮薄,边缘锐利,正好与槽底契合,容易用力。茶碾有银、铜、熟铁、石质等。苏轼诗曰:“石碾破新绿”,“石碾清飞瑟瑟尘”,说的就是用石碾碾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