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纳溪:早春茶托起绿色致富梦
普洱茶
 
    7日以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万亩特早茶基地一派繁忙,茶农们斜挎竹篼,手指在茶叶间飞舞,随着一片片散发着清香的独芽飞向茶篼,茶农们脸上溢满了开心的笑容。而在纳溪,象护国茶农一样靠着早春茶增收,得益于纳溪区委、区政府依托独有的地理优势将早春茶作为富民增收的“百亿产业”来打造。
    政策扶助 “百亿茶产业”呼之欲出
    “5年前我开垦50亩荒山种特早茶,政府不仅提供茶苗,还安排技术人员全程作指导,现在每亩至少可收入4000元了。”在护国镇双才村,说起种茶,农民刘伦胜脸上就一脸喜悦。在外打工的他自5年前返乡看到邻里发展茶叶走上了致富路后,他不再外出,走上了茶叶种植和林下鸡之路。
    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发展特早茶,纳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由此,早在2013年,纳溪区提出了做强做大100亿茶产业发展目标。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群发展”原则,以护国、天仙、白节、大渡等镇为重点,积极整合农业、国土、水利等项目,整体推进特早茶基地建设。同时,纳溪区建立了特早茶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每年设立400万元的特早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集中用于特早茶产业的基地建设和品牌打造。
    纳溪区还结合茶产业发展现状,强力推进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集中成片新发展特早茶,全力推进茶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目前,纳溪区已建成标准化茶园基地30万亩,年产茶叶1500万公斤,预计年综合产值达30亿元,并成功改造提升了传统的瀚源、梅岭、凤鸣、川南雀舌、早春二月等特早茶品牌,让特早茶成为了纳溪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特色支柱产业。
    农旅相融 早春茶鼓起农民“钱袋子”
    又是一年早茶香。如今每天,只要你来到护国镇梅岭村,放眼远眺,在连绵不断的碧绿茶园基地,一栋栋小洋房掩映于翠绿间,采茶而归的小姑娘们,不时擦身而过,一股淡淡的茶香迎面而来,原来是来此的游客在体验采茶的乐趣。
    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纳溪特早茶”不仅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纳溪区还荣获了“中国特早茶之乡”称号。尤其是近几年通过举办华夏特早茶节、每年早春的“中国·四川首届茶叶开采活动周”等系列节庆活动,“早茶文化”已成为了纳溪区一张新的“名片”。
    品牌就是效应,品牌就是生产力。面对早春茶带来的丰厚效益,纳溪区并不满足于单一的茶叶增收,看到了茶产业中蕴含的旅游商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挖掘农业文化内涵,突出农业“生产、生态、休闲”功能,努力实现三产联动。同时,不断完善茶园游道、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体验采茶提供了便利。目前,护国梅岭茶庄、天仙茶溪谷等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已初显效应,在提升纳溪休闲旅游知名度的同时,实现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每年早春茶开采后,我的农家乐每天都要接待几桌前来体验采茶的游客,每年收入都有两三万元。”说起村里的茶产业给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带来的额外收益,从事农家乐经营的护国镇梅岭村村民吴勇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就在梅岭村,瞄准茶产业从事乡村农家乐经营的就有近10家。
    背靠茶产业经营农家乐增收,而没有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也没有闲着,他们靠着养殖生态“茶园鸡”,在家中就卖上了好价钱。少则一户增收三两千元,有的增收上万元。如今,靠着茶产业和农旅相融,纳溪农民不仅鼓起了“钱袋子”,更成为纳溪区现代农业转型的翘楚。
 
作者:未知
日期:2023-10-0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