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万亩茶园郁郁葱葱,周围被森林环抱。春日里,茶树正吮吸灵气、攒足劲儿,即将吐出新芽。茶农们正抢抓农时打理茶园,为采摘春茶做准备。
在我省产茶县中,宣恩县茶叶面积不算大,但品质堪称一流。该县22.2万亩茶园,投产17.8万亩,其中经农业部有机产品认证的面积达2.15万亩。有机产品是比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更高级别的农产品,可以说是对农产品品质的最高褒奖。
有机的标准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以太阳能灭虫灯、防虫板等生物防治措施防虫治病,同时施以有机肥。
看,眼前一块块黄色的、蓝色的防虫板,一盏盏太阳能防虫灯,就是明证。62岁的谢梅香,早上来去几趟,背来100多斤有机肥,正准备施催芽肥。
为了保证茶叶质量,伍家台贡茶品牌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公司与数十家小茶厂合作时,在确认产品送检合格后才付款。如不合格,则执行退货或罚款政策。该公司负责人郑时兵说,“用于出口的干毛茶原料,全靠小厂生产送来,每斤利润只有0.5元至0.8元,产品检测不合格,每斤罚1元。”
该公司茶叶自2015年11月起出口欧盟市场。出口前,茶叶要通过495项检测,具体指标达1260个。1260个指标,如层层细密的丝网,严守质量关口。
好茶难卖好价
伍家台,清代乾隆时即以贡茶闻名。近年来,随着茶产业不断发展,伍家台人深入挖掘祖宗留下的贡茶文化,致力打造伍家台贡茶品牌。资料显示,宣恩县茶园面积从2010年的11.8万亩,一年一个台阶,扩大至目前的22.2万亩。
据该县农业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计算,2010年至2016年,该县茶叶均价,最低时为2012年,每斤20.81元,最高时为2014年,为每斤27.16元,去年每斤26.16元。当然,顶级的芽茶,价格会卖得较高,这里讲的是茶叶均价。
伍台昌臣茶业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寻求突围。经考察发现,国际市场上需要大量的廉价大宗茶,但品质要求却非常高。国外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即使是绿茶,也需存放3年,泡出的茶汤是褐色的,那才被市场认可。“好茶被贱卖了。”郑时兵对此感触颇深却又有些无奈。据介绍,作为使用伍家台贡茶这一公共品牌的核心企业,伍台昌臣茶业公司的有机茶基地达1.46万亩。2016年,公司共收购干毛茶2200吨,出口1717吨,内销268吨,目前库存200多吨;总销售收入9518万元,其中出口额5700多万元。
“内销茶每斤约合65元,出口茶每斤16元多;出口茶每斤利润仅0.5元,成本控制不好,每斤只能赚0.1元,我们充当了廉价的搬运工。”满头白发的公司财务主管王仕勋连连感慨,除去高昂的贷款利息、煤电气、用工等各项成本,一年到头只是忙个热闹。
想过其他招没有?如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新产品……“这对贫困县的茶企而言,似乎都很难。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公司一直坚持做茶叶,没有转做房地产等其他行业。”郑时兵回答。
伍家台村附近数十家中小茶企将茶叶当做原料低价卖给外地企业,摇身一变,成了高档茶叶,湖北天茶茶业公司负责人谭论学等人介绍:“每年这个时候,江浙一带的小老板们就开着车,拖着小型加工机械来了。”
何时不再充当搬运工
“让优质实现优价,不再充当搬运工!”宣恩县政府、茶企一起反思,最终形成共识,宣恩茶叶差在品牌影响力不够、精细化制作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于是,宣恩县政府连续多年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每年高达6000万元,免费向茶农提供种苗、生物农药、有机肥等,支持茶产业发展。该县还从2012年起,在财政资金中累计拿出1200万元,集中打造伍家台贡茶品牌:在天河机场免费赠茶,在汉口至成都、宜昌至上海的两条高铁冠名,支持兴建伍家台贡茶专营店加盟店等。同时,引导茶企调整产品结构,绿茶、红茶、黑茶等多品种发力。
经过不断宣传推销,宣恩县茶园亩均产值从2010年的2200多元稳步提升至3900元。伍家台村六组的谢梅香介绍,家里6亩茶园,2016年收入是2万元,亩均3000多元。村里其他茶农收入大多如此。如果剔除未投产面积,2016年该县投产的17.8万亩,亩均产值接近5000元。
尽管这一数据并不特别亮眼,但对宣恩县不少人来说,这样的农业结构调整成绩,在全州也是非常大的进步了,与种玉米、水稻、土豆相比,不知强了多少倍。“这离茶产业发达省份和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宣恩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年红坦言:全国茶园面积、产量过剩,随着产业扶贫持续推进,大量新茶园陆续投产,茶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茶叶优质不优价、茶人充当廉价搬运工现象,引发该县县委书记刘智勇的高度关注。在15日召开的全县农村工作会上,他说,这么好的有机茶,出口每斤只能卖到十五六元,国内销售价也不高,值得各个部门思考。他表示,今年,将对伍家台贡茶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级销售,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尽快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价值,带动更多百姓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