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小浑淡”驱逐正统茶、信阳毛尖告急
普洱茶
 
    近年来,在绿茶明前茶的阵营里又多了不少新的“创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信阳毛尖。这个在传统制茶工艺中,一般是谷雨前后才进行采摘的北方绿茶,近年也越来越早上市,跻身明前茶的梯队。
    但不同以往对信阳毛尖“一芽一叶”、“香高、味浓、汤色绿”才是上品标准的认知,雄踞北方茶主流高端市场上的信阳毛尖明前茶,多是以“单一芽头”为主,外形更小更嫩、可喝起来汤浑、味淡,被业界戏称为“小、浑、淡”。
    “小浑淡”当红,信阳毛尖标准正在被改写
    在绿茶的阵营里,信阳毛尖与西湖龙井、碧螺春一样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列。相对于大家更为熟知的江南产区绿茶,产于河南的信阳毛尖有着北方气候造就的独特的香高持久和醇厚滋味。其中,“一芽一叶初展”被定为特级毛尖的标准,其次是一级毛尖的“一芽一叶”,二三级的“一芽二叶”。
    这样的标准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芽头固然鲜嫩,但口感的醇厚度还是需要叶片中的内含物质作为支撑(茶多酚、咖啡碱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叶)。所以不止信阳毛尖,其他品类的绿茶中也少见把“全芽头”作为特级标准的。这是传统名优绿茶在经历时间和无数次的味觉检验后所确立的标准。
    而近年来在一些茶叶市场里茶商的销售话述中,这种“三泡而弃”的全芽头“小浑淡”被解释为正宗的信阳毛尖:“汤越浑越是好毛尖,汤浑是白毫多的体现,白毫多就代表这个茶是最嫩、最新鲜的”,“因为太鲜嫩了,所以味道几泡就淡了,但是才愈显其珍贵”。对此,虽然资深老茶客只会对“小浑淡”一笑哂之;也曾有信阳茶人、专家,斥责市场误导消费者;媒体对“小浑淡”也多有报道,但“小浑淡”的劣币驱逐良币已然正在发生,人们对信阳毛尖的等级认知标准正在被改写。
    畸形市场导向催生“小浑淡”
    归根结底,“小浑淡”的日盛还是跟近年来对早春茶的追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年早春茶催生了太多的市场怪现象——乌牛早、龙井43这样的“早生种”越来越 多,外省茶冒充名优绿茶也不在少数,而像信阳毛尖这种北方产的历史名茶,在市场的风气带动下日渐“改了标准”也算是个中典型。
    在 “春茶以早为喝”、“春茶越早越好”的市场导向下,茶农们的采摘时间越来越早,对原料的等级要求越来越高。原本是谷雨前的“一芽一叶”,现在演变成清明前 的“只取嫩芽、芽带白毫”。茶尖刚刚长出,虽然品相确实好看,但成分还没累积充分,味道没出来,口感自然很淡。而茶农们为了追求茶叶的形小,制作过程中过 度揉捻,使得茶毫脱落、茶叶破碎,从而茶汤变浑。
    即便如此,“芽小、汤浑、味淡”的“小浑淡”依然被视为高端茶、礼品茶,甚至在全芽头的“小浑淡”当中,也要过筛子分选大小,甚至存在“米芽”(也称“雪 芽”,纯直径2.5毫米以下)、“混合芽”(纯3毫米以下,含2.5毫米)、“中芽”(2.5~3毫米之间)等级之分,越小的被视为等级越高,仅3种芽茶 之间价格就有可能相差1倍之多,有米芽比传统优质信阳毛尖的价格甚至高3~5倍之多!
    有人认为,“小浑淡”的产生与被追捧,是市场经济下消费者自发的口味抉择。但更多的茶人认为,“小浑淡”背离了信阳毛尖的传统,正把信阳毛尖带上一条恶性循 环的不归路——不但口感背离了传统,变得越来越没有风格;对高等级稀缺原料强迫症般的追求,也让更多人在高价下面临越来越喝不起信阳毛尖的压力。还有信阳茶人忧心,“现在这种追捧已经出现在了龙头企业,如果市场普遍认定‘小浑淡’才是信阳毛尖的正宗滋味,而且‘小浑淡’卖价又高,那毫无疑问,茶农会纷纷转向只做芽头,真正滋味纯正的信阳毛尖将会走向没落。”
    虽然早春茶的追捧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茶商们的销售说辞也听似无懈可击,但到底什么样的滋味是好茶?是茶香汤清、回味绵长更佳?还是清淡浑浊、三泡而弃更妙?相信在茶客的心中还是自有公断的。茶语网也期待,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能够积极引导,让信阳毛尖在短暂的市场浮躁之风吹过后,早日回归“一芽一叶”的传统。
 
作者:未知
日期:2023-10-1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