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暖湿气候、优质的水资源……正是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南茶北移”有了今天驰名中外的“崂山茶”。为提升“崂山茶”品质,从种子、肥料、采摘、加工等各环节,都要详细记录在册,产品质量溯源制让“崂山茶”口感更佳。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崂山茶以鲜爽醇厚、入口绵滑、汤色嫩亮、回甘浓郁等鲜明品质而扬名海内外。上世纪五十年代,崂山成为“南茶北移”最早试点、纬度最北之地,绝非偶然,“名山蕴名水,名水育名茶,崂山茶的名气靠的就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崂山茶协会秘书长张凤昌介绍,这里有暖湿的小江南气候,有矿元素丰富的优质水源,不仅使南茶得以北移,也把北茶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光照强、霜期长,茶树生长可充分积累养分,叶片厚,茶汤鲜醇……“仙山圣水崂山茶”,成就了“江北第一名茶”。
对崂山茶来说,“品牌属性”可谓与生俱来,“打我记事起,崂山茶就没低价卖过。”崂山茶协会副会长、崂山云雾茶场场长王永超说,云雾茶场在王家村基地种植了100亩精品崂山茶,也带动周边种植近百亩崂山茶,后者亩产100多斤成品茶,单价超500元一斤,远高于一般绿茶。
“崂山茶”企业建立生产档案
“在崂山,哪家农民不靠着这一亩半亩的山岭地,种些崂山茶来致富呢?”44岁的王永超说,从小看着村里老辈种茶,1993年,他也在王家村东山包了块荒地,种植崂山茶,二十多年前,崂山茶就和碧螺春卖一个价了,王永超笑着说,当年他种的崂山茶卖150元一斤,而那时机关干部的工资才400元。作为一个资深茶叶经营者,王永超习惯于用对比来衡量崂山茶的“身价”,每年3月他都要去一趟杭州,“正宗龙井的头茬春茶已卖到两三千元一斤,一般种植户的也要1500元一斤。 ”他说,而此时在家乡崂山,崂山茶也与之比肩了。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时下崂山茶的品牌价值,也不能单凭名气来支撑了,“崂山茶已成为逐利者紧盯的摇钱树,必须直面品牌混杂、以假充真的乱象。”张凤昌介绍,崂山区加快推动品牌整合,实现了“崂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不仅把加工企业纳入规范经营轨道,同样重要的是把崂山茶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起来了,按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崂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使用“崂山茶”商标的企业必须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种子、肥料、农药等使用情况。 “协会管理的这些基地,相关部门还会定时来抽查,检验从茶叶,到水、土、空气等的含量是否超标。 ”张凤昌说。
规模超百亩企业已达16家
目前,崂山茶的种植面积是2.1万亩,其中经崂山茶协会认证的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有36家企业获得“崂山茶”商标的使用授权。在这些基地中,崂山区已开始推行“产品质量溯源制”,云雾茶场就是其中之一,现场看到,这里的茶叶包装盒背面都贴着原产地证明商标,上面印有查询电话、网址和编码等,“点击网站查询,这批茶叶是谁种的,施什么肥、啥时锄草、绑粘虫板等等,全都清清楚楚。 ”王永超说,今年崂山区由点及面,在更多茶园推行“溯源制”,崂山茶规模有限,正因为如此,更要维护产品的品质。
对当下的崂山茶而言,提升品牌效应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规模化生产发挥的引领作用更突出了。 ”张凤昌介绍,目前崂山茶规模逾百亩的企业已达16家,这些企业通过技术指导、茶叶收购把关等环节,正把更多的分散生产者整合起来,对崂山茶的提升是一个新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