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详解文革紫砂壶之来龙去脉
普洱茶
文革紫砂壶是最具年代特征的一批紫砂壶,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它的特殊性也让现代的一些收藏家对其极为好奇,渐渐掀起一股文革壶收藏热风。为什么文革壶会成收藏品,总归会有它的价值所在。我们判断一把壶是否有价值,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外部因素时间,越是久远的、保存完好的紫砂壶越有价值;二是内部因素做工,做工越佳价值自然也会越大。
“文革壶”是在紫砂壶厂集中统一生产的。除了产品设计具有独立性外,全厂上下不论是工艺师,还是学徒,都一起制作壶坯,这就导致了在同一类品种中既有师傅的作品,也有徒弟的习作,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相去甚远。有不少“文革壶”就是今天的工艺大师或名艺人在当时制作的。
“文革壶”以1972年为界限,有前后两种不同的面貌特征。由于“文革壶”是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产的普通商品壶,随着文化大革命的风云变化,历时十年的“文革壶”也呈现出多种风貌。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1971年,时代主旋律是破旧立新、否定传统。宜兴紫砂工艺厂只生产普通商品壶,铭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语录、诗词,刻画也只能是样板戏、红卫兵、工农兵形象、毛主席诗词意境画,由此构成了紫砂“文革壶”的早期特点。
 
1971年下半年,国家对工艺美术生产的政策有改变,周恩来总理指示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都可以组织生产,并号召工艺美术行业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思想指导下,为国家多生产出口商品,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所以,紫砂壶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器形设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新的壶式不断出现;由于“极左”思想还是很浓厚,还在威胁着正常的艺术创作,只是尽可能地采取回避的态度,所以纹饰在题材内容方面没有发展。
文革壶特征:
1、装饰特征:从材料和实物看,“文革壶”装饰主要是泥绘和陶刻,并以泥绘居多,多为毛主席头像和英雄人物形象等,书写的政治口号以刻画为主。凡有毛主席头像的壶一定是单孔(象征忠心无二),其它的为多孔,孔眼为九孔和七孔。后仿的一批壶一般为多孔,孔眼混乱,有的孔眼甚至达到10眼以上。文革后期,为减少泥绘“易脱落”之不足,又改以陶刻为主。
2、款识特征:文革壶的款识多数简单粗糙,缺乏艺术性,更谈不上金石味。文革有一个时期,批判成名思想家,壶上不留名,实践中难以追查产品质量责任,后又采用阿拉伯记号和工号为记号,目的是在产品有质量问题时能查到责任人。文革中期,壶的底部多数刻印壶形的长方形木章,如“菊球壶”、“小六方”“海八方”、“圆形壶”“高狮灯壶”、;文革后期壶底多数为刻印不同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带框(边)的阴文“中国宜兴”款识。盖内为刻印壶人长方形款识,有的带长方形边框,字体楷、篆、隶皆备。从所见和本人的收藏文革壶涉及到的艺人,如碧芳、洪芬、金凤、顺仙、跃进、菊华、航萍、川娣、若君、周桂珍、许益生、吴瑞华、葛岳彬、沈秀娟、谈小勤、周洪仙等(实际远不止这些)这些人中当时可能只是学徒,或熟练工人,或工艺师。但现在,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美术工艺大师和制壶名家。
 
3、泥料特征:从资料反映,1970年以前,做壶原料,都由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统一开矿,经过风化、粉碎加工炼制成熟料,不论是学徒还是师傅、技师都领用一样泥料。这些泥料泥性好,塑性大,细而腻。壶器烧成后,热水一冲泡,壶胎很快温润如玉,象使用多年的旧壶所具有的“宝光”。
4、制作特征:“文革壶”一般为手工成型,模具校正,仔细观察,壶内壶外拍痕明显,同时,壶外的模具校正线也较明显;其次壶的嘴、把、盖、底等部位的衔接线也较清楚。在那个时期制作的政治壶,尤其是有毛主席头像的壶,都是由厂里统一制模,由各制壶人按其规格大小手工完成后,再用模对壶规范检验,以防出差犯错。
5、出水孔:需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和后来补贴的情况。有个时期,为了壶能出口日本,就仿效日本壶出水孔而改排孔式和网球孔(半球),当时,网球孔是厂里统一制作,有制壶人领用,这样就出现网球的颜色、大小与壶器不尽相同、不协调,同时网球孔因紫泥坚硬度不够,球壁较薄,在茶水里长期浸泡容易损裂或脱落,后期,将网球孔改小,一定程度减轻了网球孔损坏的程度。
 
“文革壶”有它特有的壶样形式,一传统式居多。通过翻查壶谱和有关资料,最常见的壶式有:分号直形壶(原名为洋桶壶)、龙蛋壶(原名为寿星壶)、小六方、大八方、传炉壶、海棠壶、竹段壶、合梅壶、竹鼎壶、原形壶等。文革后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设计人员推出了一批新壶型,如报春壶、汉君壶、狮球壶、井栏壶、四方侧角壶和“碗梅”系列,这就大大丰富了“文革壶”的造型。
 
作者:宜兴紫砂之家
日期:2023-10-1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