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段泥壶容易“吐黑”是什么原因
普洱茶
很多壶友,在碰到段泥壶时,还是有点后怕的,生怕养的很好的壶,突然“吐黑”,卖相不好,让人大跌心境呀,那“吐黑”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吐黑?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段泥
宜兴方言“团”、“段”同音,并且大部分团泥类矿料烧成后呈多种黄段色调,故也习惯称为“段泥”。段泥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段泥原矿目前较为稀贵。
分类: 段泥分为黄金段泥和芝麻段泥还有老段泥。
泥性: 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为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经挑拣练製而成,因含铁量只达6%左右,致陶之后呈“金田黄色”。窑温约1175~1180度。收缩比12%。
 
都说段泥壶容易吐黑,这主要是因为质地松散的段泥制壶,如果制壶者明针功夫不到位或者烧结温度不足(欠火),都会造成壶表气孔密度过松、过大。这种壶在使用后,茶汁叶绿素中的铁离子,会经过松而大的气孔在壶表积聚、沉淀,形成不同色调的黑色素。
吐黑,有的比较均匀,壶的整体表面均有分布,有的呈带状或块状分布;有的集中在壶表的局部,壶口、盖沿和壶底多见。
对“吐黑”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若是早期制品,泥料一般无大问题,原因是早期窑温较低;若是近期壶,窑温的提高易如反掌,达到较高结晶是很简单的事,“吐黑”应归咎于泥料的致密度差、结构疏松。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因为是双重气孔结构,凡是紫砂壶,泡茶时间越长,壶体的颜色就会变得越深,一般都会“吐黑”。只是因为壶色深浅不同、“吐黑”部位不同、茶叶品质不同、养壶经验不同,“吐黑”的程度就有了差别。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有茶汤的物质渗透并残留在极小的孔隙里,并且由于其形成的表面是细小的凹凸表面,不容易反光,因此是紫砂壶的表面呈更深的颜色甚至与黑色。这种吐黑的情况因为是渗透在紫砂的孔隙里,一般的清洗时不能消除的,一定要消除的话只有回炉重烧,超过一定的温度所有的有机质就烧损,紫砂壶就能恢复原来的面貌。“吐黑”对身体无害,它反而证明了你所使用的是真正的紫砂壶。
不同的茶叶对紫砂壶的“吐黑”效果不一。茶汤颜色浅,“吐黑”就轻;茶汤颜色深,“吐黑”就重。一般情况下,段泥壶应该泡汤色淡一点的,如铁观音、生普之类,不应泡熟普、黑茶等。
段泥壶确实养成周期略长,而且段泥含砂量特别高,气孔结构比其它泥料要大,所以它特别容易吸附茶水的颜色。恰巧他的颜色较浅,一旦保养不当,就容易附着明显的污垢,有些壶友,干脆就不大喜欢段泥了,可能这是因为你从未真正养出过段泥壶,段泥养好了,真的很漂亮。
作者:宜兴陶然居
日期:2023-11-0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