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一纸信函,半百数哲学家诗人相约贵阳南郊花溪河畔,孔学堂前思知行合一之孔门王学,寻古镇暮霭之绿野仙踪,赴千年茶道哲学思辨之饕餮盛宴。
2017年4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大益茶道院协办的“首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筑城开幕,这一天被誉为“茶道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与会者涉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近30家高校哲学类教授、书法家、音乐人、诗人及茶艺专家。大益集团董事长、人大茶道哲学研究所首席顾问、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先生拨冗论道,备受关注。
21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音乐茶会,展开了一场茶与音乐的对话,拉开了论坛的序幕。沐浴在精湛悠扬的乐曲声中,如同亲身置身春日茶园,或和风地溽,或虹雨苔滋,能见落英纷飞,茶树叶暄,美人妩媚捧碗,对饮成歌,茶香四溢。
22日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新中教授亲自担当主持,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徐圻教授致欢迎辞,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贵州大学王良范教授分别代表外地学者和本地学者做了关于茶道的精彩论述。大益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首席顾问吴远之先生论述了茶道研究应从“文化现象”提升到“学术行动”的整体思路,提出从哲学层面认知茶道和建设茶道哲学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只有哲学层面的突破,才能给暮气沉沉的中国茶文化带来生机”。他简要介绍了大益集团近年来致力于茶道研究做出的开创性成果,重申从2010年大益茶道院正式成立并提出茶道学科(人文)建设目标,到清华大学茶道艺术研究所、北京大学茶道心理学研究所、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的创立,大益茶人做出的巨大努力和付出,相信不久的将来,茶文化学术研究的话语权将重新回到中国。
茶非一人之茶,道非一人之道。大会结集的“首届全国茶道哲学论坛会议论文集”共收集到论文34篇,分“茶道原论”、“茶道纵论”、“茶道横论”及“茶道典论”四部分。写作者均为全国各大高校教授及茶文化专家,参与人员和作品数量双双大大提升。大益茶道院《论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茶道》与《茶道中的基督精神——探析中国茶道与西方基督思想的融合》两篇论文录入其中。
一切学术从怀疑开始,此次茶道哲学研究也在质疑中拓疆前行。与会者纵横捭阖,各戴一尊,就多个茶道哲学的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交锋。大会分主会场的基调发言与分会场的小组发言环节。针对部分教授提出的参会者们围绕“茶道的概念所指”、 “茶道哲学何以可能”、“茶道哲学”概念及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及边界、研究方法,“中国茶道的历史性与现代性”、“比较视野中的中国茶道”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其中北大杨学功教授的“茶道成就君子”的论述、北京行政学院张耀南教授“人假茶以通天地,以茶养德、智、体三方面而得与天地通,分别为儒、释、道三家之茶哲学”的论点颇受关注。讨论持续到当晚9:30,茶道哲学研究者座谈会围绕“茶道的学科建设”、“学会创建”以及“各地研究者的联盟与合作”等议题,作了细致探讨,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最后总结说,首届茶道哲学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预示着茶道哲学研究掀开了新的一页,也意味着中国现代哲学的应用研究开启新的一幕。
茶路千里,无哲学,不茶道。23日贵州湄潭一段美丽的寻茶问道之旅,新的一批茶道信徒荣耀而生。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书法家罗际鸿以郁达夫赠鲁迅诗“群氓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成古流”微信赠言,希冀茶道哲学研究早日能找出能感动民心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