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第二茶圣”苏东坡比比看他与茶圣陆羽孰高孰低
普洱茶
前段时间曾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文中称苏东坡为“第二茶圣”,其实对于苏东坡这样的一个超级大牛人来说,这样的评价可能不够全面,会存在有失偏颇之处。因为在一个对茶的认识和了解,已经做到了“解决了一整个系统问题”的人来说,他对于茶的认识更是一个完全的,多面的,全方位的。
那么,今天小编就再一次和朋友们扒一下苏东坡与茶的那些事:
小编观点:没错!这个人,就是第二茶圣!
一,苏轼有多牛?
诗、词、书、画、散文、佛学、中医,真正的样样精通,不打一点折扣的: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迈,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以变革者出示,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为宋朝最高水准的“宋四家”之一,又称为“苏黄米蔡”,但是苏是苏东坡,而其余的三个都是他的学生。其次,在书法上他还有着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
画:画甚工,气韵无穷,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
佛学:他在佛学上造诣极深,比肩另一文学大家王安石,和佛家大师佛印禅师,辩才法师等人,常与之谈论佛道。
中医:苏东坡深谙医理,还发皇古义,阐发医理,著书立说,自行配方治病,人称“儒医”,著有《医药杂说》,《苏学士方》,《圣散子方》等医学专著,并且与沈括合编了《苏沈良方》。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他还有更多的逆天的技能,来自民国另一个大师林语堂:
对于苏东坡的形容,林语堂说: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酿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二,苏东坡的茶痴程度
可能你没看到,但里边应该是有一个茶人或者品茶师的。他以他杰出的才华,造就出太多的关于茶的精彩与故事,完整的像人们展示出茶的魅力所在,和一个茶人的应有的样子:
不满于现状:对前人的喝茶方法与认识提出改进措施,自创“苏氏饮茶法”,独步茶林。
对日常的泡茶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讲究:及他的“饮茶三绝”——茶美、水美、壶美。
发现茶的其它价值:比如驱虫,以及喝茶腹胀的醋解法等。
很好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创造了“苏氏饮茶法”,还亲自上手制作出东坡壶。
完成了自己成型且完备的茶道理念:静中求无,虚中不留。翻译到今天,约等于“和敬清寂”。
苏东坡自创的“苏氏饮茶法”是这样的: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
即是每餐后,以浓茶漱口,口中烦腻既去,牙齿也得以日渐坚密。而实际上他在当时使用的是中下等茶来漱口,而上等好茶不易得,所以不宜用来漱口。可见即使是贵为知府的他,也不会随意糟蹋茶,日常饮茶还要做区别对待,正应了那句话:懂它的人才是最珍惜它的。
以苏东坡的品茶水平,放在今天来看,至少是一位高段位的品茶师了。
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有留下诗词。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此外还有: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
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诗虽称戏作,实乃倾注了东坡对茶茗的特殊情怀,特别是末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诙谐、浪漫的笔调着墨,更是历代文士茶人耳熟能详的名句。
后来,人们便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放在一起,陈列到在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作为茶堂的展示。
 
三,苏东坡最喜欢什么茶?
两种,一种是麦冬茶,一种是龙井茶。
【麦冬茶】:主要出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在饭前饮用麦冬茶具有养脾胃的作用,为接下来的大吃大喝垫底,也可在饭后饮用消食。麦冬茶味微微甘甜,滋味较好,适合小孩子、老人等脾胃较弱的人群常食用。
说白了,是一种养生茶,对于熟稔中医的苏东坡来说,对它的热爱就更添智慧与思考了。他对麦冬茶的喜爱可以在他的《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一诗中看到: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龙井茶】:作为中国茶中的榜首,它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龙井茶村。
对于龙井茶的喜爱,苏东坡可谓爱的至深。并且因为他对龙井茶的巨大影响,还在龙井上有个专门的称号——今天的人们将他与宋代辩才法师徐无象、两任杭州知府赵抃三人并称为“龙井三贤”,三人在寿圣院内有过以茶会友的感人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到了南宋,当地还在寿圣院增设了“三贤祠”,供奉辨才、赵和苏东坡三人塑像,供后人瞻仰。
元丰二年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他就与苏东坡等文豪结交甚密,并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苏轼在杭州当知州时,甚至还做过考证过西湖种茶历史的工作。最终考证的结果是,他认为南朝诗人谢灵在西湖是下天竺一带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来的茶树种子。而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也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和推断,二者是一致的。
 
四,苏东坡的爱茶缘由
苏东坡之所以喜欢喝茶,和他自幼的生活环境和以后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苏轼出生在北宋的四川眉山,在当时被称为“天府之国”,集佛道、文化、茶道、美食等于一体,并九负盛名。同时,苏轼的家庭环境赋予了他得天独厚的茶艺熏陶。父亲苏洵喜与名僧交游,母亲程氏更是笃信佛教之人,佛家思想和饮茶习惯让少年时代的苏东坡耳濡目染,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思想,以致后来的苏东坡才会被佛道高人影响,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可以说,从此以后,苏东坡的日常生活就和“茶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外,“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茶叶生产和品茗艺术的全盛时期,喝茶品茶是一种全民性的行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茶视作生活的必需品,正如当时人所说的“一日不可无茶”。作为大文豪,大书法家,大诗人的苏轼自然也是“不可一日不可无茶”的。
五,茶对于苏东坡的作用
对于苏东坡来说,品茶主要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以茶交友
文人雅士一般都喜欢以茶会友,或者以酒会友。苏东坡是一个豪爽坦然的人,他把品茶融入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圈之中,以品茶来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叙天下大事,共同追求坦然脱世的高尚情怀。
2,以茶求乐
品茶遵循一个严格过程,而苏轼对品茶的流程和器具的选择都很精通,简直到了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地步。茶叶、茶器、茶水、茶香、茶末等,都是他的追求和享受。时常会鼓捣出自己的茶具,泡上一壶好茶,以此来增添生活的乐趣,抑制人生的消极。
3,以茶养生
东坡自己也深受喝茶养生的道理之体会,常常作诗句来阐释喝茶的健康功效。其实,养生最重要的是心静,安神和享受,茶正是这样的一个认识和享受的最好的展现。
 
六,苏东坡的品茶
“品茶”,在古代的文人心中,是一个很闲逸飘雅的享受。所谓“品茶”,是一个有着很多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过程。品茶的整个过程讲究审茶、观茶、品茶。
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
观茶是指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品茶既要品茶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所以,真正的“品茶”是审茶、观茶、品茶三者的结合。
而回头来看这几点,苏东坡可谓是一个在品茶上的集大成者了。他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有《试院煎茶》诗为证: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繞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
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还有他对泡茶时候,水的使用即讲究,他在《汲江煎茶》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七,苏东坡的品茶佳话
一个爱茶的人,行为生活中少不了茶的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中就必然会有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对于苏东坡这样的一个超级顽主,他的故事可谓丰富和传奇。
1,王安石辨水
据说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医生告诉他用阳羡茶可治愈,但须用长江中峡瞿塘的水煎服才有效用,那时东坡服父丧期满,正将返京复职,王安石梢信给东坡,要他出川时顺道带一瓮中峡的江水进京。
东坡因贪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取水的事,等他想起时,船已到了下峡,遂取下峡的水交差,却被王安石发现了,王安石解释说:
上峡水性太急,下峡水性太缓,惟有中峡的水,缓急相半,水性中和;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方才见茶色迟迟未现,故知必为下峡水。
2,巧治童仆偷懒
东坡烹茶,独钟金沙泉水,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僮仆不堪往返劳顿,遂取其它河水代之,但被苏东坡给识破。
后来他便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分别交给僮仆和寺僧,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如此僮仆就无法偷懒了。
呵呵。
 
3,黑白之争
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墨人骚客斗茶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取胜,免不了乐滋滋的,但当时在场的司马光当然是不愿意的。
当时茶汤更崇尚白茶,司马光便有意难为他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
也就是说:你丫是不是人格分裂啊?
苏东坡随意想了想便回答说: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司马光问的妙,苏东坡答的更巧,众人深深为之所折服。
4,出口成联
苏东坡平素是不讲究衣着的,爱玩与民同乐,这种接地气的事,而且是接地气的非常。
一天,他穿一件普通的长衫,到一个寺院里,寺院的主持大和尚并不认识他,仅说了一句:坐。
并招呼接待者:茶。
苏东坡没有回理他,只是集中精力欣赏寺内的字画去了,主持和尚见此位来客器宇轩昂,举止不凡,不由得肃然起敬忙道:请坐!
紧接着,又吩咐接待者说:敬茶!
回头主持和尚向旁边的人请教客人的姓名时,方知客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时,满脸堆起笑容,以恭请客人之礼拱手说:请上坐!
随之连忙招呼接待者说:敬香茶!
文人墨客行走之处都会被邀请留下墨宝,随后当主持和尚请他写一对联时,苏东坡就随手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当面打脸那主持,将势利鬼的姿态刻划得淋漓尽致。
因此,从以上的所有来看,苏东坡这个“第二茶圣”可谓实至名归?又与茶圣陆羽想比较如何?
 

作者:茶诵茶空间
日期:2023-11-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