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千年前的茶事大阴谋
普洱茶
兰亭的流觞,在曲水中散漫而狷狂,不能想象那杯中盛的不是酒。然而,文人的放达,是有酒也有茶的,即使从酒开始,也可以缘茶而结。因为有酒,王羲之挥笔写下了《兰亭集序》;因为无酒,从此再无此天书。那是酒在作用于艺术啊。
王羲之七代之后,家传的无价之宝离开了王族的血脉智永,到了智永的徒弟辩才之手,茶事中的一桩天大的阴谋,就此开始。
提及唐代茶事,必搬出史上第一幅茶画《萧翼赚兰亭图》,这是阎立本的作品,亦是一个阴谋的经典复述。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戏剧性极强的历史事件,被后人总结,抽象成客观规律。萧翼骗取《兰亭集序》的过程,在中国人总结的“三十六计”中,被放在“抛砖引玉”这个计谋中。
都知道李世民晚年特别喜好书法,尤其喜好王羲之的书法。这点我随着年龄增长,渐渐理解。不说一千多年前,今天的老干部,也没有几个不喜欢书法的。
李世民听说越州辩才处有《兰亭集序》真迹,便数次派人下江南,与老和尚商榷,都被这八十多岁的老僧给挡回去了,理由是兵荒马乱,宝物离散,不知所终。
按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辩才不给,是有着越人的骨气的,也算是得了师父智永的真传。而李世民贵为皇帝,兄弟都被他杀了两个,还在乎一个草民山僧?但他没有这样做,也是文事不宜武做吧。
但不宜武做,不是不做,文事可以文做,于是萧翼才粉墨登场,千古留名。
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在此之前,萧翼在李世民眼中,未必有多少分量。好在有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推荐,说有个前朝的皇孙,现在在魏州,特别有才艺,而且多权谋,你用他,不怕宝贝不到手。天子这才召见了萧翼。我想萧翼原来窝在那个魏州,也是有着鸿鹄之志的,好不容易有一个机遇,虽不是治国平天下,也是皇帝的心头大事,做好了一样名垂青史。于是主动出主意,先是让皇帝给他几通二王的杂贴,然后再请求皇帝让他打扮成一个落魄的山东书生。这就是“抛砖引玉”中的砖。
砖,不仅仅是几通杂贴,还包括萧翼这个人。玉,也不仅仅是《兰亭集序》,还有人心——辩才这个人的恻隐之心。萧翼选一个寒暮时刻,着布衣,做潦倒而不甘自暴自弃状,做万里求生求学状,做浪迹天涯状,进了辩才的寺院。
那是精心的设计。萧翼进了寺庙,观寺中壁画,迂回侧击,三转两转,到了辩才的寺院门口。您想,都点灯吃饭的时候了,一个书生在寺庙里转来转去、无家可归,出家人能不动心吗?一动凡心,全盘皆输,出家人千不该万不该地就多了一句嘴:何处檀越?
就这一句话,完了,辩才禅心再深,也斗不过萧翼的机心了。
萧翼给自己的身份定了一个位,正经职业是卖蚕种的,业余爱好书法,这样走近辩才,是最容易的啊,因为高下过于悬殊的身份,往往特别容易建立深厚的友情。比如王熙凤,到头来托孤,还不是托到刘姥姥?所以以后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总之,骗术也说不上高明,无非是辩才觉得这卖蚕种的小贩虽有几张杂帖,到底还没见过真货,我就让他开开眼呗。辩才从那房梁上请下了宝帖。此番一走光,再不能翻盘,竟然就这样被萧翼盗走了真迹。
 
真相大白后,辩才除了当场晕厥,别无他法。故事的结局,是房玄龄举贤有功,赏了他千段华锦;萧翼更不用说了,升官,入五品,当了员外郎,后人介绍他的官职,为监察御史。那辩才真是内熬外煎,失了传世之宝,有负先师之托,又不能哭天抢地地后悔,还得感谢天子不杀之恩。惊悸过重,岁余呜呼乃卒。
这段故事到了大画家阎立本手里,就成了创作素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都是经典名作,《萧翼赚兰亭图》更有其始料未及的历史功绩,作为世界上第一幅茶画,为中国茶文化留下了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此画的核心内容,就是萧翼装成一个书生去拜见辩才时的情景。画为素绢本,着色,未署款。
这是一个欺骗与上当的过程。画中有五个人物,老僧辩才坐在禅椅上,一脸憨厚相,唇微开启,正在说话。萧翼黄袍着身,坐在辩才对面,双手藏在袖笼中,可谓袖里乾坤,暗藏机心。
上方坐着一个僧人,一脸不悦的样子,好像已经看透了萧翼不是好人,洞穿了这将是一场骗局。
而画面的左侧,便是两位侍者在煮茶。那个满脸胡子的老仆人,左手持茶铛到风炉上,右手持茶夹,正在烹茶。一个小茶童双手捧着茶托盘,弯腰,小心翼翼地正准备分茶,以便奉茶。童子的左侧,有着一张具列,上面置一托盘茶碗、一浅红色小罐。
在唐代,茶是高贵的,陆羽以为,只有精行俭德之人,才配得上喝。所以,这是一种被注入很高道德元素的饮料。可悲的是,在这里,茶被骗了,茶诚实的精神、奉献的精神,被掠夺的欲望、狡猾的手段所欺骗。
一幅书法,引发一场阴谋,成就一幅丹青,书画都是传世经典,但毕竟还是有高下之分。我不知道阎立本画这幅作品时的出发点和心态,只知道,这是一幅人间传世大作。
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尽管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摹本,但依然是惊为天人之作,是神品。阎的画作,还是有机心在其中的,你也可以说是有智慧在其中,而王羲之的书法,你只觉得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阎的作品,表现的是人与人,尽管当中有茶,但茶在这里是蒙骗的对象;王的书法,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其中有酒,酒在当中酿造了人与自然最醇厚的关系。
阎立本可没有想到,他的这幅作品,却从另外一个角度为自己叠加了不可替代的意义。正是在这样一幅画作上,我们看到了唐代的煮茶、礼茶、事茶和茶人。我们还可以用图像去对照陆羽的《茶经》,了解一千多年前人们是如何饮茶的。这又恰好弥补了由于出土文物的不足而难以了解唐代茶事的现实。因此,这幅画史料意义上的价值,是我们万万不可轻视的啊。
《兰亭集序》,从酒开始,以茶而终,就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茶没有能力保护伟大艺术作品的留存,竟然做了这样一种美的消亡的见证,想起来亦让人不胜唏嘘啊……
作者:一慈茶馆
日期:2023-11-0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