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博会 > 其它茶博会 >
再为世界奉上一杯"中国好茶"
普洱茶
中国茶,曾经作为丝路上最为珍贵的礼物之一传播到世界各地,今天再度成为中国人友善独特的待客之道。在18日至21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国内20个产茶省和世界重要茶叶咖啡产销国、国际性茶叶组织、大型茶叶经销企业代表,共议如何推进中国茶业生产、流通、消费和国际衔接,再为世界奉上一杯“中国好茶”。 重塑“万人迷”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茶文化内容丰富,茶艺、茶文化、茶道、茶遗产等,其核心是通过饮茶之道,达到饮茶修道。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在新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中,茶的角色逐渐缺失,茶留给他们的印象总是让人觉得保守、传统,讲究礼节,束缚繁多。
“茶和咖啡都是万人迷。”在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茶咖对话”中,知名学者蒙曼以莲花做比喻:咖啡是红莲花,茶是白莲花,一个浓艳,一个清幽,却都是自然的馈赠。蒙曼说,同样作为自带“正能量”的产品,茶和咖啡背后都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在当代文化中,茶与咖啡一样都是‘百变精灵’——从不拒绝变化、从不墨守成规,产品、味道乃至文化的阐述方式都在向前发展,茶已不再是传统、古老的代名词,而是开放、包容的精神符号。”
 
大品牌创新助力小茶叶“走出去”
品牌,意味着质量、标准和信誉的统一。目前中国茶品牌仍面临“低、小、散、弱”等困境。“主要在‘散’,中国茶叶出口以大宗茶为主,特别是西湖龙井等名优绿茶在国外的名声还不够响亮。”西湖龙井正浩茶庄总经理胡璧如说。
消费者认知度和美誉度是成功的关键。中国国际茶叶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表示,由于品牌认知度不够,国际上甚至存在对绿茶的“偏见”:黑茶以“金花”取胜、普洱以“生态”动人、红茶以“普饮”悦人,唯有绿茶“不耐放、睡不着、体质寒、胃不适不宜喝”等声音不绝于耳。
周国富认为,茶只有适合的,没有最好的。市场是立体的,只有引导市场,创造市场,竞争市场,才是取胜之道。因此,关键在于推进生产体制、组织体制、管理体制、营销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创新。
 
茶叶“蝶变”出“六茶共舞”产业链
本届茶博会上,“六茶共舞”的理念被高频率提及。“六茶”并非指绿茶、红茶等种类,而是根据茶的不同功能,延伸出来的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通过三产融合,一枚绿叶正在一改过去人们认为它只能饮用的刻板印象,通过健康、旅游、文化等“新面孔”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参展的众多茶叶产品中,一双袜子成功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用绿茶提取物做成的。”浙江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介绍,因为在棉纱里加入了绿茶提取物,绿茶袜子具有除臭、抗菌、祛湿等功效,而且提取物的色牢度高,袜子不易褪色。绿剑公司已深度利用绿茶多年,通过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他们已成功开发并面市了茶年糕、茶酒等茶食品饮品,茶袜子、茶毛巾、茶裤子、茶孕妇装等纺织品。“去年我们公司产值1.8亿元,其中有超过20%来自于绿茶精深加工产品。”
而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杭州梅家坞则将“玩茶”进行到底——农家乐与茶楼遍地开花,时间与茶汤、美景缓慢厮磨,尽享茶文化生态自然之美。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王旭烽说,玩茶不止于品茗,而是以茶旅结合、茶禅和合、茶文融合、茶养契合为载体。
“‘六茶共舞’关键在于三产融合,只有跨界拓展才能实现茶叶的全价利用。”周国富认为,这其中,茶企的作用至关重要。“六茶共舞”是个有机的整体,既要有做精茶叶,做强品牌的匠心之道,更要有跨越茶叶做强茶产业的创新之道。
作者:佚名
日期:2023-11-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