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刘讲到中国匠人精神的缺失源于“物美价廉”,而日本铁壶与中国铁壶的差异也产生于物美与价廉之间。
有人做过一个市场调查,百分之90以上的中国城市女性都在使用国外化妆品。换句话说我们中国这40年,没有生产出有足够品牌号召力的化妆品品牌。
真的是国人崇洋媚外吗?其实不然,在市场全球化的新时代大部分中产或追求生活质量的低产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始选择性的进行消费。
品牌效应在市场中开始发挥效应,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
物美vs价廉
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在市场上无论是价格,还是品牌认可度都有极大的差距。
论价廉,我想没有谁能与中国相比,全网比价百元国产铁壶应有尽有。
以价廉为导向的市场迫使中国匠人降低时间成本、材料成本。。。同时又要为了薄利多销不得不追求量产,此时还能谈物美谈品牌吗?
相比在日本,日本到处都是行业协会,每个行业协会里几乎都是几代人的交往,绝对不会作恶。
没有低价竞争,可以兢兢业业做匠人,以艺传世。于是,走在日本的街头,百年老店鳞次栉比。
从业者不同
日本铁壶制作的良好与家族传承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本,手工艺往往有深厚的家族传承特质,很多手工匠人的子孙尽管已经接受了良好的现代教育或者掌握了很好的技能,但仍然会选择继承和发扬手艺祖业。
这也使得日本手工匠人的整体素质很高,家族的优异工艺得以很好的积累、传延和发展,这也就在广阔的社会层面上为制造出高品质的手工艺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纵观国内手工艺行业,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作坊都陷入到后继无人的“窘境”。虽然有些匠人在以“价廉”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完成了转型。
但在追求量产的同时不得不选择雇佣一些前期从事翻砂、铸造的工人来完成生产任务。慢慢的传统制作工艺技术便逐渐丢失了。
这种传承和认知上的差异,投射到制作的物件之上,也就自然呈现出很多的差异。
从业者之心态不同
在日本,许多铁壶工坊是把铁壶当作工艺品来制作的,许多工坊几十年人数固定不变,产量固定,就是为了其工坊的质量、美誉度能够代代传承。
像御釜屋至今已经传承到11代。在中国,铁壶作为投资者的一个投资项目,是工厂的产品。一种是工艺品,一种是工厂产品,其差距可想而知。
老刘曾参观过国内6、7家铁壶生产厂家,发现产品款式、工艺、价格大多雷同,相互间抄袭模仿严重,很多工厂老板都不会亲手做壶,工厂老板大多没有终身从事铁壶长远目标。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这种文化差异影响下,日本铁壶和国产铁壶的区别。
工艺差异
铁壶的制作一般分为手工和机制。手工铁壶制作有两种工艺,一种为砂模铸造法,一种为失蜡法(又称脱蜡法),机制铁壶则采用高压模铸法。
当今市场上流通的日本铁壶以手工壶为主,而国产壶则以机制铁壶为主。
机制铁壶的劣势在于其都是磨具批量生产,一个模具可以出几百个壶,壶的形状都是相同,因此没有什么收藏及欣赏的价值。
而手工制造出来的铁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不仅是实用的烧水器,更是兼具装饰功能的美术工艺品,如此可以长久保存与使用。
工艺具体体现
铁壶工艺具体体现在铁壶局部和细节当中,如果要区别国产壶和日本壶,首先要看提梁。
日本铁壶的提梁有二种,实心提梁(日语:无垢铉,材料大多用黄铜成形,日语称“真鍮製”)和空心提梁(日语:袋铉)。
实心提梁的制作相对简单,国产铁壶大多采用这种实心提梁。空心提梁,就是把一块铁板打制成空心的圆铁棒形状的提梁。
把一片铁敲得圆滚滚,连接缝处都细不易见,这种制作技法非常之难,即使是在日本这样的工匠也已寥寥无几。
因而,一般装有“袋铉”提梁的铁壶,基本上可以确认是日本铁壶。
另外壶身图案、肌理、以及金银镶嵌都是手工铁壶发挥的空间。
这种提梁因为空腔中空气阻碍热传递的作用,在手握时就不会有很烫的感觉。
这便要求制壶大师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及文化修养,在这一点上日本家族式的传承保障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值得国人深思。
刘哥(壶)论
近年来中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他国抢占,铁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产品传到日本,如今也被日本发扬光大,值得国人深思。
但国产铁壶尚属起步阶段,尽管面临诸多问题,老刘相信国人只要克服浮躁心理,扎扎实实,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做后盾,赶超日本拿回属于自己的荣耀亦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