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壶友加了小编微信后,拿出自己的紫砂壶说“我这茶壶口盖漏水,不能倒立是不是做工不好。”
壶友这一问,我才想起前不久有个壶友从我这入手一把易品老师的石瓢,收到货后,说不能倒立,要退货。
这两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了被误导的壶友很多,所以今天写了这篇帖子“辟谣”。
给大家分享下自己对于紫砂壶口盖严密性的理解,希望能对壶友茶友有一点点的帮助,以下文章仅代表小编个人看法,如有不对 ,欢迎壶友指正。
首先关于自己的茶壶口盖“漏水”的问题
1.器形因素,像传统器形还好,假如是方壶口盖呢? 大家都知道,因为制作的难度,多少都会有一点口沿流水的情况(当然也不是每一把都会出现流水的情况)。
2.倒茶的手势,举个例子,同一把新壶,有的壶友倒茶的手势只有40度,而有的壶友90度甚至120度,这显而易见,角度越大的肯定会比角度小的更容易流水,因为壶内的茶水都压像壶口了。
3.新壶与老壶的区别, 一般新壶口盖流水现象明显,而老壶就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一把壶使用的时间久了之后,口盖平滑了,表面张力就大,就像两块玻璃可以用水粘起来一样。这就是用久了流水现象反而少的原因了。
然后就是关于“倒立”的问题了
很多壶友们觉得在紫砂壶里面装满水,然后按住气孔,壶嘴不出水,然后反转紫砂壶,壶盖不掉落,就是能完成“倒立”,就是气密性好,反之则不然。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就器形来说,常见的三款壶型,西施、石瓢、仿古中西施、仿古 可以达到“倒立”的效果,而石瓢呢? 现实告诉我们石瓢壶很难倒立,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就是说石瓢壶不好呢?其实不然,做壶的师傅和青花说,这是因为器形的缘故,西施壶的气孔深度可以达到10-15毫米左右,而反观石瓢壶呢?却只有2-3毫米,如此悬殊的气孔高度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
我以石瓢和西施两个市场上数量最多也最常见的壶型举例。首先我先拿出我试验的数据。100把石瓢,100把西施,价位都在300元到2000元的中高档壶(排除由做工带来的数据影响)。
石瓢无法按住气孔,只能做按壶嘴试验,试验结果100把石瓢在装满水,按住壶嘴,倒过来的情况下,盖子全掉。而100把西施壶按住气孔之后,97把西施壶嘴不漏水。而装满水反过来按住壶嘴,100把全部不掉盖。此试验得出三个结论:
1.石瓢的壶盖基本上都会掉(是我试验的结果);
2.做工没问题的西施按住气孔壶嘴都不出水;
3.西施壶盖基本都不掉,而且不掉壶盖的数量与壶嘴不出水的不相等,换句话说也就是存在按住气孔,壶嘴继续出水,但是倒过来以后,盖子却不掉的。
小编又找了一些其他的壶型,它们的特点都是气孔都大于10毫米的,列如:掇球、容天、水扁等,都能很好的完成“倒立”。而其他桥梁钮的壶型,全部掉盖,原因就是上述所说的气孔深度不足3毫米。
在搜集辩证资料的时候,有大篇幅的物理原理辩证,主要气压和水压。
小结:紫砂壶的气密性好坏是看正向,也就是说按住气孔能否断水,如果能断水,则气密性佳,如果不能断水,则气密性略逊。而关于紫砂壶反过来不掉盖仅仅只能检测壶盖与壶口的平面是否平整。比如西施壶,如果反过来都掉盖的话,那按住气孔必然无法断水,因为壶口平整是气密性好的基本条件,但是壶口平整,气密性不一定好。
套用公式:
按住气孔断水(气密性好) 一定 反过来不掉盖(壶口平整)《西施类深气孔紫砂壶》
反过来不掉盖(壶口平整) 不一定 按住气孔断水(气密性好)《西施类深气孔紫砂壶》
而石瓢类紫砂壶由于按不着气孔,又无法保持不掉盖,所以无法用常规方法检测其气密性,但是一般来说,普通圆口的紫砂壶气密性都很不错。气密性只是紫砂壶的一个指标,是一种物理现象,并不是好壶的唯一属性,所以当我们在理解了本质以后要理性对待紫砂壶的气密性。
出水也是很多壶友关心的问题。
都是要求出水爽利,断水利索,不能流水,但这也是看器形的,石瓢壶,对还是他,他的嘴是直流嘴,所以在收水的时候,壶内的茶水没有缓冲的余地,所以就可能断水不是很利索 ,反观其他壶型列如:一弯嘴,二弯嘴,收水的时候可以瞬间截止住壶内的水不流出来。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手法,包括壶内茶叶是否堵住出水孔等,都是影响断水的因素。
这都是小编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解,当然有不足之处,还请壶友们多多指正,有日常生活中的紫砂壶使用问题,都可以和小编交流,小编肯定会竭尽全力给大家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