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任何一件东西都并非一开始就完全通晓,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经历后积累的经验,玩紫砂壶也不例外。
紫砂这类玩件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名头可多着呢,首先它是一种实用器具,就涉及到材质的真假,再者它是一种玩把收藏物件,又涉及到工艺与名家等等,试问哪一位资深的紫砂玩家没有因此交出一笔“学费”,他们就告诉新手玩家,玩紫砂壶要多看多问多思考,没有这些的积累是不行的,他们献出自己的经验之谈,总结起来就是“四不要”。
第一忌:不要相信故事。
所有人都知道讲故事是老套路,已经是用得很烂的手段了,但即使是如此这种手段仍好使,还是会有人上当,其实这些并不奇怪,如同电视里演的那些骗人的案例,很多都是老骗术在新时代的今天仍是会有人中招,这是因为有些人给老骗术穿上的新衣服,变得更加精名了。
以前的故事冗长老套,听着就假,但现代人讲究简洁精练,点到即止,相反效果却是相当好,例如:我以前是一个老干部,喜欢玩老物件,收藏了很多,那个时候这些都便宜,这里卖的都是那个时候收的,所以便宜,现在这个价根本收不来。像这些故事都一些古玩城的人常说的故事,故事非常简单,但说起来特自然,不是一般人根本无法变破。
第二忌,不要过于追求名家大师。
我认为大师应该是能够代表本艺术门类的最高水准,具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被同行和社会广泛承认,并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家。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邵大亨、黄玉麟、俞国良、冯桂林、顾景舟都是这样的紫砂艺术家。而现在有些人的职称也是不择手段得到的,高职称并不意味着作品就一定有潜力,这就要考验收藏家的艺术眼光和理解能力了。
一些年轻人很有发展前景,也许就是以后的大师。要发现这样的未来大师,就要看他的设计、水准、做工,多到作者中去了解,壶比三家不会错的。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上也有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藏家与藏家之间经常交流,也是很好的方式。
第三忌:不求甚解。
无论是看展会还是在市场看东西都要认真仔细,切忌心气浮躁走马观花。形制,泥料,工艺,款识,年份,品相等等因素,都要一一观察到位,并不断总结,不能图省事,大概齐,看不到位或看不仔细,其实跟没看也差不多,因为紫砂收藏热以来,无论哪个年份的壶目前市场上都有仿货,仿货已经从明代仿到了现代,一眼看不到,就有可能打眼失手。
第四忌:不要长期脱离市场。
马未都老师说:“我之所以很少上当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脱离过一线市场。”白明老师说:“三个月不去市场就上当。”收藏要腿勤,有热情自然就腿勤,这个不用说,没事就市场转转去,没的可买也跟行里熟人聊聊天,很多信息都是这样交流的,当然,每批次的新仿出炉,你也会第一时间看到,保持这样的了解度,自然不打眼不吃药。
以上是一位资深的紫砂玩家提出的几条紫砂淘宝经验之谈,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在追求精方面稍放松点,
尝试着收一点高品质的紫砂壶,但前提是不要过急,需慢慢来,得是收一件让他对一件,这样不但积累了好藏品还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