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土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用紫砂土制作的紫砂壶上。用紫砂土制作的紫砂壶,虽然可以概括成如下特性:①透气性好,②色泽诡异,③可塑性好,④冷热急变性能好,⑤无砂土气,色香味皆蕴, ⑥暑月越宿不馊, ⑦水色好,涤拭有加,自发黯然之光,光可鉴人。
但根本性的特点只有两个:一是透气性好;二是色泽诡异。透气性好,是宜兴紫砂最大的特点,④ ⑤ ⑥ ⑦四个特点:即冷热急变性能好,即便是最冷的冬天,用热开水淋泡,不会炸裂;“无砂土气,色香味皆蕴", “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暑月越宿不馊",水色好,涤拭有加,自发黯然之光,光可鉴人,这些都是由良好的透气性带来的。
须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紫砂壶内部的双重气孔结构,构成的是紫砂壶的里层物理结构,里层结构气孔呈鱼鳞状分布。由于紫砂茶壶,主要是靠手工来制作的,手工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既要注重其“形",又要注重外表的滋润光洁。这就需要一个精加工的过程,紫砂坯体表面,经过精加工又后产生的表层结构,跟壶里面的结构形成了一个差异,这是里面紫砂壶的外层结构,外层结构气孔呈平行状分布。
正是由于紫砂器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和双层物理结构,使得紫砂茶壶具有了良好的透气性(是陶,都具透气性,只不过宜兴紫砂土透气性更好些),烧成后能够吸水而不漏水,透气而不透水,泡茶时,把热水倒在茶壶上,壶面都干了,水都不会渗透到里面去,里面的水也水会渗透出来。所以用以泡茶“色得味皆蕴”。施釉的瓷壶帽水具备透气性。用黏土或田土制壶,透气性虽好,但砂土气重,容易渗水,外形也水美观。惟有紫砂土制作的紫砂壶,既实用,又美观。
对紫砂壶的透气性功能,有业内人士曾特意将紫砂壶和瓷壶作过试验比较:试验前,先将两种茶壶均经过沸水清洗和阳光照晒消毒,注茶后将两种茶壶的壶口用消毒棉密封,处于自然状态。然后用精密试纸测定茶汁PH值,采取现场直感观察方法,观察两种茶壶注茶后茶汁的PH值变化,茶汁的色泽、香味,变质、发馊等现象。
PH值变化:茶汁的PH值由中性向弱酸性转化,是由于茶叶中丹宁溶出,损害了茶汁质量。紫砂壶注茶后 PH值从7下降到5.5需5~6天;而瓷壶注茶后,仅1~2天 PH值很快从7下降到5.5。
色泽变化:两种茶壶注红茶时,紫砂壶内茶汁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瓷壶则由红棕色变成黑褐色;注绿茶时,紫砂壶内茶汁由绿色渐变成棕色,瓷壶内茶汁初泡时易变黄色,时久而变黑褐色。
香味变化:在15℃室温下,紫砂壶历经5天后仍有香味,而瓷壶两天后香味则淡,紫砂壶泡绿茶保持茶香味的功能明显优于瓷壶。
茶汁发馊变化:两种茶壶同时进行消毒一注茶一用消毒棉封闭壶口、壶嘴,让壶内茶汁处于自然状态。在高温(33℃~35℃)下,紫砂壶5天后,茶汁才发馊,瓷壶2~3天已有馊味,以上试验说明紫砂壶泡茶在色、香、味保持功能上均优于瓷壶。
至于紫砂壶用以泡茶“暑月越宿不馊”一事,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乃俗夫强作解事,谓时壶质地坚结,注茶越宿,暑月不馊,不知越数刻而茶败矣,安俟越宿哉!"事实要看茶叶和水质的好坏,以及室内气温的高低,茶叶好,水质也好,气温正常,便不易馊,反之,则容易发馊。即便不馊,按现代人的卫生文明习惯,也没人去喝隔了夜的茶水,所以“暑月越宿不馊"不必常挂在嘴上。